张家界国学网

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国民素质

时间:2011-01-16 01:24 来源:未知  作者:伍大荣  点击: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人的现代化最主要的是从传统的人格类型转向现代人格类型,而社会人格则主要是由文化塑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实践证明,文化落后只能制造愚昧,文化繁荣才能造就时代新人。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有赖于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创造活动,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落脚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其不同于世界文化的独特品格,简言之,就是它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国学,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念提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第一次由孔子作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和提升,概括为一个大字“仁”,“仁者,爱人”,“仁”遂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孟子“继往圣,开来学”,在道德领域提出了“人论”的思想。他把人伦归结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至宋明两代,又发展形成了陆、王的“心学”。这些思想的主旨,都是讲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处世做人。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是其他学说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儒家学说就成了人文精神之集大成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种人文精神也随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鉴于此,有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文化作对比定性,称中国传统文化为“德性文化”或“圣人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崇义重德,强调以德育人,以德齐家,以德醒世,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议精神,就其承认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教育,看重高尚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而言,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部人类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人的解放史。人的解放程度如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人的解放已经由人依赖于人的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发展到人依赖于物的时代(主要指资本主义时代),再往后,将转入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社会主义已开始向此目标过渡)。当然,这一转变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就是说,迄今为止,人的彻底解放,还远远没有实现。而人的彻底解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现时代,人的培养教育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尚处于人依赖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追求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总体上很难摆脱物质财富的诱惑和支配,人的精神文化追求会受到压抑和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最后的报告指出:工业化导致了对群众的冷漠和新的贫富悬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发达国家物质上的繁荣对社会凝聚力带来了副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已实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精神领域和社会上相继出现了我们不愿看到而又难以完全避免的诸多堪忧的现象。诸如:见死不救、见怜不悯、损人利己,抢劫诈骗的人情冷漠;走私贩毒、贪污受贿、权钱交易、金钱万能的良知泯灭;知识贬值、精神无用的文化贫血;斗富弦奢、一掷千金的奢侈浅薄等。一句话,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借鉴和利用其人文精神的优良品格,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郑重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其重要途径就是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积淀、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包括民族的信念与追求,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在于它的时代性、包容性和世俗性。因此,它亘古而能绵长,历久而能弥新。近代以前,我国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以义为上,修己安人,仁民爱物,忠贞爱国,群众和合,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刚健有为。《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孔子曰:“刚毅木纳近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则提倡大丈夫精神,“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五四”之后的革命文化又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以及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的竞争观念和开放意识、民主和法制观念、主体意识和效益观念等大大加强,而且融合古代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之精华,呈现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格;讲契约法制而又不乏人情,讲主体意识而又能顾全大局,讲经济效益而又不忘大义,讲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而又务实求真科学发展。上述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精神境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上,它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万世景仰的民族楷模。今天当务之急的任务是,切实把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文化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提升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崇义尚仁,爱国利民,尊知重教,修己安人,遵纪守法,务实求真,独立自主,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孝悌忠贞,礼义廉耻,艰苦勤劳,刚健有为。要通过亲师教诲、环境熏陶、榜样引导、实践磨炼等形式,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浩大声势和浓厚氛围,以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如下模塑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整合人生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铸造国民灵魂。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大竞争、高合作、深摩擦在所难免。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首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站住脚、立于不败之地,谁就能拥有现在和未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即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现代化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素质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此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大育人工程,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新时期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在完成这项伟大育人工程的进程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将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系市社科联副研究员、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