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学网

卷九 毅

时间:2010-12-29 14:04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陈杰思  点击:次

卷九  毅
    主题题解: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克服奴性意识、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倡导“毅”的精神,形成可以养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一、立志坚定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性格刚毅,责任重大,道路长远。以行仁道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重大吗?至死方休,这不久远长远吗?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 子路》)
    译: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些都接近于仁德。”(木:质朴。讷:语言拘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军队可以夺去统帅,普通人不可以丧失志向。
    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秦]孔鲋《孔丛子•抗志》)    译:自己卑躬屈膝去获得富贵,不如抱着崇高的志向而过着贫穷低贱的生活。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卷十九)
    译:有志之人,事业最终会成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曹操集•诗集•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老马伏身在马槽旁,却有远奔千里之志;有志之士到了暮年,雄心依然。(枥:马槽。烈士:壮士、,有志之士。)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年老的时候意志更加刚强,哪能在改变白发苍苍老人的老年改变心愿呢?处境艰难,应却当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
    译:人若志向和情趣不远大,心思不集中在志趣上,即使学习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学习者不应志气小,志气小就易于满足,易于满足就没办法进取。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世界上奇特雄伟、瑰丽怪诞、伟大非凡的景观,常常在远方的险要之处,那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没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自陋者不足与有言也,自小者不足与有为也。([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
    译:自以为浅陋的人没有高深的言论,自以为渺小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
    志利欲者,便如趋夷狄禽兽之径,;志理义者,便是趋正路。(《续近思录》卷十二《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
    译:有志于利益欲望者,就像走上禽兽的道路;有志于义理者,便是走上正路。
    立志要定,不要杂;要坚,不要缓。([宋]陈淳《北溪字义》卷上)
    译:立志要明确,不要杂乱;要坚定,不要犹豫不决。
    病于安常习故,而不能奋然立志以求自拔。([宋]陈淳《用功节目》)
    译:人的毛病在于安于常规,习惯守旧,而不能奋起树立远大志向,以求从中挣脱出来。
    士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明]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七《示弟立志说》)
    译:士人之所以因循守旧,苟且偷生,随波逐流,不辨是非,而且最终成为卑劣者,皆因不立志啊。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教条示龙场诸生》)
    译:志向不确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缰绳的马,到处游荡奔跑,不知道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停止。(衔:横在马口中备抽勒的铁,此指马的缰绳。底:止。)
    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者。志于彼则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清]王夫之《俟解》)         译:人的行为千变万化,但志向必须专一,从来没有人能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志向。一会儿把这个作为志向,一会儿又把那个作为志向,这就算不上是志向,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志向。
    志高品高,志下品下。([清]石成金《传家宝》二集卷二《人事通》)
    译:志向高的,人品就高;志向低的,人品就低。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觉其老。([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译:年老之时更应当斗志奋发,志是气的统帅,有志,气就不会衰退,所以不觉得人已老了。
二、自尊自信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译: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每过五百年,一定有圣明的君王兴起,其中还一定有杰出的人出现。从周初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过了五百之数,论时势则是圣君贤臣兴起的时候了。也许是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吧;如果上天想使天下太平,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呢?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孟子•告子上》)
    译: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没有深思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
    人苟以善自治,则而无不可移者。虽昏愚之至,皆可以渐磨而进。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宋]程颢 程颐《二程集•《程氏易传•革传》)
    译:人如果用善来作自我修养,那就没有不可改变的人。即使是昏庸愚昧到了极点,也都可以渐渐磨练而不断进步的。只有自暴者因为不相信而拒绝向善,自弃者以因为不去做而拒绝向善,即使和圣人住在一起,也不会受到教化。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宋]吕祖谦《东莱博议•葵邱之会》)
    译:自己安心于贫弱,最终也只能是贫弱;自己安心于愚昧,最终也只能是愚昧。
    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宋]陈淳《北溪字义》卷上)
    译:如果甘心自暴自弃,这就是不能立志。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妄之灾也已。([明]薛应旗《薛方山纪述》)
    译:人不自重,这会招致羞辱;不自强,这会招致羞辱。自重自强,但羞辱依然存在,这就是不由自己的妄行而产生的外来灾祸了。
    三、自主自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译:君子向自己提出要求,小人向别人提出要求。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译:君子看重自己这方面的因素,而不指望天助,所以日益进步;小人放弃自己这方面的努力,而指望天助,所以日益退步。(慕:指望。错:通“措”。)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荀子•解蔽》)
    译:心灵,是身体的君王,也是精神的主宰,它发出命令而不是接受命令。它能够自行约束,自行运用,自行取消,自行获取,自行活动,自行停止。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卷十四《必己》)
    译:君子自主地行动,尊敬别人而不必被别人尊敬,爱护别人而不必被别人爱护。尊敬、爱护别人,这是自己的事;被别人尊敬爱护,这是别人的事。君子必定考虑自己的这个方面,而不必考虑他人的那个方面。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译:自信的人,不因别人的攻击或吹捧而改变;知足的人,不会被权势、利益所引诱。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译:古代的学习者,是为了提高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的学习者,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能取悦于别人。古代的学习者为了别人,推行大道,有利于人间;现在的学习者为了自己,修养自己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好处。
    目不淫于炫耀之色,耳不乱于阿谀之辞。([唐]魏征《群书治要•新语》)
    译:眼睛不被光亮夺目的颜色所迷惑,耳朵不被谄媚奉承的言语所扰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拾遗录》)
    译:为天地树立良心,为人民安身立命,为过去的圣人继承中断了的学说,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
   此正如破屋中御寇,东面一人来未逐得,西面又一人至矣。左右前后,驱逐不暇。盖其四面空疏,盗固易入,无缘用得主定……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不能入,自然无事。([宋]程颢 程颐《二程遗书》卷一)
    译:这正如在破旧的屋中子里抵御贼寇,东边有一个盗贼来了还没赶出去,西面又有一个盗贼来了。前后左右,无暇顾及,驱赶不走。原因是四面八方都有空隙,盗贼当然容易进来,无法使主人安宁……心中有主见就感到充实,心中充实了,外在的祸害就不能进入,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
    译:就像人们喝水,水是冷是热只有自己知道。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宋]陆九渊《陆九渊集》《陆象山集》)
    译:振作精神,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万物的精神都在我身上具备,有何欠缺之处?
    公但直信本心,勿顾影,勿疑形,则道力固自在也,法力固自在也,神力固自在也。([明]李贽《焚书•李中溪先生》告文》)
    译:你只要相信自己的本心,不要看反顾自己的影子是正是斜,不要怀疑自己的形体行为是否正当,那么,大道的力量本来就在自己身上,大法的力量本来就在自己身上,精神的力量本来就在自己身上。
    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放荡的人会流入猖狂不羁,收敛的人会流入枯寂空虚。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将主动权操持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该放便放,该收便收。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不要因为许多人怀疑,就放弃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听任自己的主意而废弃了别人的意见;不要为了小便宜而损害大局;不要假借公正的舆论而满足私自的情欲。
四、经受磨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学而》)
    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勉,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以匡正自己,这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就:靠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上天要将重任降临在一个人肩上,必定首先折磨他的心录灵,使他四肢劳累,使他肚子饥饿,生活贫困,他的行为被扰乱,这样,便可以他的心灵受到震动他的心灵,磨练了他的品性,增强他的能力。(拂:违背;。曾,同“增”。)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国语 •鲁语下》)
    译:人们辛劳就会思虑,思虑就会产生善心;享乐就会淫乱,淫乱就会忘记善,忘记善,就会从心中产生恶念。
    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来相磨,必磨不成,须是得他个粗砺底物,方磨得出。譬如君子与小人处,为小人侵凌,则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如此便道理出来。([宋]程颢 程颐《二程遗书》卷二上)
    译:玉是温和细润的东西,如果拿两块玉相磨,必然磨不成玉器,需要有一个粗糙的东西,才能磨成玉器。譬如,君子与小人相处,被小人欺凌,就能修养、反省,或者畏惧、避开,震动心性,磨练意志,增强能力,如此,道理便体现出来。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译:人应该在事上磨练,才站立得起来。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明]徐学模《归有园麈谈》)
     译:当一个人得意之时,要寻找一条退路,然后才不会在安乐中衰败死亡。;当一个失意之时,要寻找一条出路,然后才可以在忧患中获得新生。
    五、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译:天道运行刚健,君子因此而自强不息。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八佾》)
    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的,要是有争的话,那必定就是比赛射箭了!作揖谦让而上场比试,射完箭后下来饮酒,这种争是君子之争。” (揖让:拱手、弯腰以表示谦退。)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知识,学习永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此,我做到了哪些呢?” (识:音志,记取。    厌:满足。  诲:教诲。)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述而》)
    译:叶公向子路问关于孔子的事,子路没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就是,发愤努力以致忘记吃饭;十分快乐以致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如此而已。” (对:对答。    女:同“汝”。    奚不:何不。    云尔:“如此罢了”。)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中庸》第十章)
    译:君子处世和平但不随波逐流,坚强啊!坚守中道而不偏不倚,坚强啊!国家有道,不改变志向,坚强啊!国家无道,至死不改变,坚强啊!(塞:充实,即充实于内心的志向。)
六、正义之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为政》)                  
    译:孔子说;:“不是自己所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谄:音产,谄媚。)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 宪问》)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者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个仁者。”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译:君子把正义看作最重要的。君子勇敢而没有正义就会作乱,小人勇敢而没有正义就会当强盗。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
    译:轻视生命而又暴虐,这是小人的勇敢。站在正义立场上,不屈服于权势,不顾利害得失,即使整个国家的人都反对他,也不改变看法,看重生死大义,坚持正义决不屈从,这是士君子的勇敢。(桡:同“挠”,屈服。)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吕氏春秋 》卷八《决胜》)
    译:人民没有不会改变的勇敢,也没有不会改变的胆怯。士气饱满就会内心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缺乏士气就会心虚,心虚就会胆怯。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吕氏春秋》卷十二)
    译:君子做人,有理不回避危难,面对患难而忘却私利,终生都行事正义,视死如归。
    勇一也,而用不同,有勇于气者,有勇于义者。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宋]程颢 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七)
    译:勇敢只是一种,而所用之处不同,有在意气上勇敢的人,有在正义上勇敢的人。君子在正义上勇敢,小人在意气上勇敢。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宋]苏轼《进论•留?侯论》)
    译:人之常情中有不能忍受的地方,一般人受到羞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进行斗争,这够不上勇敢。天下有大勇之人,有突然降临的事情而不惊恐,无缘无故地强加给他,他也不感到愤怒。这是他所挟持的东西很大,他的志向很高远。
    七、坚强不屈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 公冶长》)
    译:孔子说:“我未曾见过刚强的人。”有人答道:“申枨是这种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会刚强呢?”(焉:怎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住在宽广的仁爱之的宅子里,立身于天下正确的位置中,行走在天下正大光明的道路上。得志时,带领民众和自己一起走正道,;不得志时,独自践行正道。富贵不能使自己腐化堕落乱心,贫贱不能使自己改变志向,暴力不能使自己屈服,这就叫大丈夫。
    放不下,便担起去。([宋]晓莹《云卧纪谈》卷上)
    译:如果放不下,就担当起来。
    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宋]林逋《省心录》)
    译:明白看见善道,就会把名节看得像泰山一样重;用心刚正,就会把死亡看得像鸿毛一样轻。
    八、以力抗命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尽心上》)
    译:无一不是命运的作用,要以顺应的态度去接受正命;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去站在有可能倒塌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情况,就是正命;犯罪戴着镣铐而死的情况,就不是正命。
    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淮南子•诠言训》)
    译:君子做好事,不能使福气必定到来,;不做坏事,不能使祸灾不会来到。福气来到,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所以不炫耀自己的功劳;祸灾来到,不是自己所导致的,所以不后悔自己的行为。
    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淮南子•人间》)
    译:祸到来,是自己导致的;福到来,是自己创造促成的。
    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之于未萌,避难于无形。([汉]刘向《说苑•权谋》)
    译:懂得命运的人,能预见生死存亡、灾祸、幸福的本原,及早知道强盛、衰落、废兴的起始;预防于事情尚未萌生之时,避免灾难于尚未形成之时。
九、超越生死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庄子•列御寇》)
    译:我以天地作为棺材,以太阳和月亮作为双璧,以星辰作为珠玑,万物作为送葬品。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
    译:大地负载着我的形体,生活使我劳累,衰老使我安逸,死亡使我得以安息。所以,把我的生当作好事的,也把我的死看作好事。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
    译: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够了解它们的头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集。气聚集在一起人就诞生,气消散了人就死。如果死和生是同类,我又何必忧虑!所以万物是统一的,他们把自己所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当作神奇,他们又都把自己所认为是丑恶的东西当作臭腐;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成臭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卷三十一《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译:寒风萧萧,易水冰冷,壮士去了不再回来。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人固然是要死的。同样是死,有的人重于泰山,有的人轻于鸿毛。
    化者,复归于无形也;不化者,与天地俱生也。(《淮南子•精神》)
    译:所谓死,就是由有形再返归到无形;所谓不死,是说精神与天地同在。(化:这里指死。)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庞德传》)
    译:良将不会因怕死而苟且得免,烈士不会玷污节操而偷生。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张惠普传》)
    译:人生谁没有死?贵在死得其所。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元景安语,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译:大丈夫宁可像玉石一样粉碎,也不能像瓦片一样完好无损。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宋]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六《唐华阳颂》)
    译:死与生,是天地之间的永恒真理,畏惧死亡者不会苟且得以免除死亡,贪生者也难以苟且保全生命。
    生而死,死而生,如草木之花,开开谢谢,才有理趣。([清]钱泳《履园丛话•神仙》)
    译:由生至死,由死至生,就如草木中的花朵,开了又谢,才有趣味。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译:有杀贼之心,无回天之力,死得其所,痛快痛快!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唐]李白《拟古》)
    译:活着的人是过客,死掉的人是归客,天地之间同一条道路上的过往者,共同为万古风尘而悲哀。
    十、舍生取义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译:志士仁人,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的生命而损害了仁道,只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早晨得知大道,当晚死去也是值得的。
    死而不义,非勇也。(《左传•文公二年》)
    译:为不正义的事去死,不为算勇敢。
    可杀不可辱。(《礼记•儒引》)
    译:可以被杀,不可以被羞辱。
    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战国]应侯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三》)
    译:正义所在之处,即使牺牲生命,也没有什么悔恨。
    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春秋繁露•竹林》)(《大戴礼记•剃子剃言》)
    译:耻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译:富贵而苟且,不如贫困而荣誉;活着遭受耻辱,不如死得光荣。
    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唐]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译:不合乎正义,君子决不轻易断送生命;死得其所,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义在于生,则舍死而取生;义在于死,则舍生而取死。(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
    译:正义要求生,就舍去死而选择生;正义要求死,就舍弃生而选择死。
    理当死而求生,则于其心有不安矣,是害其心之德也。当死而死,则心安而德全矣。([宋]朱熹《四书章句自集注•论语•卫灵公》)
    译:按理应当死却求生,那么他心中就有所不安,因为这损害了他心中的道德良知。应当死就死去,就能心安理得保全自己的德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集》卷二《乌江》)
    译:活着是人间豪杰,死了也是阴间英雄。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宋] 文天祥《文天祥全集•指南后录•言志》) 
   
译:为正道而死,不苟且偷生,正道永存,光辉照耀千古。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译:粉身碎骨毫不畏惧,要把清白留在人间。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事业和文章随着身死而消失,但留下的精神却万古常新。功名和富贵随时代而变化,而气节却千年如一日。
    若从生死破生死,如何破得。只就义利辨得清认得真,有何生死可言。义当生则生,义当死则死。眼前只见一义,不见有生死在。([明]刘宗周《刘子全书•会录》)
    译:如果就生死来剖析生死,如何解释得清楚。只能从义利上才辨得清楚真切,有何生死可言?从正义的立场看,应当生就生,应当死就死。眼前只看见正义,不看见有生与死的存在。
    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摄生》)
    译:世俗观念是把身体的存在当作生死,圣贤则把道德的存在当作生死。光辉灿烂,与日月争辉,活着固然活着,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碌碌无为,与草木一起腐烂,死了固然就是死了,活着也同死了一样。
 
(节选自:陈杰思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版)                            
             (发布于:陈杰思学术网:www.chenjiesi.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