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学网

张家界市几个著名风景地名考证

时间:2012-12-10 15:33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戴楚洲  点击:次

    摘要  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张家界因明代张姓居民居住而得名。天子山因古代土家首领向王天子起义而得名。土家语地名索溪峪是“雾大的山寨”的意思。杨家界因居住着宋代杨家将后代而得名。天门山因三国时形成天门洞而得名。五雷山因明代“雷扫其殿”而得名。
    关键词: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天门山;五雷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
    TO Demonstrate A few of zhangJiaJie Famous Scenery Name
Dai Chuzhou
    (ZhangjiajieShiweiTongzhanbu,Zhangjiajie HunanProvince,427000)
    Abstract     China's and of world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Zhangjiajie city 
has plenty tourist resource and Long human historg.
 Zhangjiajie named because Zhang man lived here Ming Dynasty.
Tianzishan named because Tujia Xiangwangtianzi leaded soldiers uprising.
Tujia language Suoxiyu is“Big fog mountain”.Yangjiajie named besause of Song Dynasty Yangjia general.
Tian menshan named because of San Nation's Tianmen hole.Wuleishan named because
 Thunder hitted palace.
    Key words       Zhangjiajie;     Tianzishan;
                     Suoxiyu;       Yangjiajie;
                     Tianmenshan;   Wuleishan.
    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个国家级4A旅游景区。198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此,湖南省张家界市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世界旅游精品。然而,由于张家界风景区开发较晚,国内外导游及游客对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天门山和五雷山等著名风景地名的历史沿革了解不多,使张家界的旅游宣传产生了讲解障碍。故笔者通过多年实地考察,并且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知识,首次对张家界市几个著名地名由来进行考证,以利于国内外游客对张家界风景区产生全面的认识、浓厚的兴趣。
    一、张家界外延的增多
    逻辑学认为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指对象的范围。根据内涵与外延的反比规律,可用减少概念内涵的方法增加概念的外延。因为张家界这个概念的内涵逐渐减少,所以,张家界这个概念的外延逐渐增多,张家界所指的范围逐渐扩大。张家界这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古今所有的张家界”:
    第一、明清时期的张家界是无事溪与金鞭溪的分水之界。历史上,张家界一带很早就有土家先民生息。秦代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后属澧州慈利县。明代崇祯年间以前,张家界原名索溪界,因地处索溪上游而得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锣鼓塔发现的明代天启年间周氏墓碑刻有“慈利县十二都索溪罗葡塔(即今锣鼓塔)安葬”等字。张家界因明代张姓居民居住而得名。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记载:“张(万)聪,明成化时,以指挥使自南昌丰乐官永定卫,遂著族焉。”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六代之孙张再昌在永定区所藏《崇祯张氏族谱》中写道:“吾祖(张万)聪公……明成化六年(公元1471年),奉旨实授指挥至(大庸)所镇戍,即任慈姑州永定卫大庸所也……明弘治时,盖吾祖(张万)聪公镇守多载,忠心报国,将(永定)卫城西关外鹦鹉坡直至龙凤庵一带山林之地赐我祖聪公,为功绩之典。正德时,吾祖普收居户之租。”这些史料证实永定卫大庸所指挥使张万聪在明代弘治年间得到(张家界)龙凤庵一带封地以后,带着全家人搬迁定居,雇佣当地土著居民开垦山林之地,普收地租,张家界一带遂为张万聪所有并且开始开发,张万聪遂成为张家界始迁祖。张万聪的母亲黄氏死后,葬于张家界峰顶南侧。为了祭祀其母,修建清平寺兼作墓庐,内供明代张万聪之母黄氏婆婆塑像,故得名黄氏寨。张万聪死后亦葬在张家界,张万聪的坟墓至今仍在张家界村庙湾组张家老屋背后祖山。明代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张万聪六代孙张再弘“蒙恩赐团官”设衙署于此而更名为张家界,张家界一带山地遂成张家世袭领地。张家界最早见于明代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所编《崇祯张氏族谱》序言。《崇祯张氏族谱》记载了张家界地名演变过程:“大明崇祯三年……(张)再弘蒙恩赐团官,故索溪界即张家界是也。六房岗、朝阳湾、西白羊山、楠竹院、中坪等地系兄(张再弘)团官衙署。”现在,张家界公园张家界村六房岗的张自明、张新明等张姓居民均说是其祖先永定卫指挥使张万聪的后代。经查有关史志,张家界、朝天山、青岩山等景区自古并非一地,亦无统一地名。从沙堤朝阳以上的磨子峪至锣鼓塌老磨湾一带称张家界,从黄石寨至朝天观一带称朝天山(马鬃岭),从黄石寨至百丈峡一带称青岩山。陈光前在第一部记载张家界风景的《明代万历慈利县志》中写道:“三女崖与天门山对峙,石状如三女,俗呼三姊妹。”清代《道光永定县志》记载:“青岩山,县西北八十里,上产石耳。”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亦载:“黄丝寨在城北八十里,近源头。四周绝壁,一径可上。”明清时期张氏居住的张家界是指今磨子峪水库至锣鼓塌的狭长山界。张姓后裔在张家界繁衍了十七代,至今已近千人。清代《道光永定县志》曾载:“无事溪(今沙堤溪)发源于张家界[1]。”清代王先谦编辑的《湖南全省掌故备考》也载:“无事溪(今沙堤溪)源出永定县张家界。”《民国慈利县志·地理》又载:“索溪上源(今金鞭溪)出大庸张家界。”可见,张家界之“界”是无事溪北源与金鞭溪南源的分水之界,无事溪源头与金鞭溪源头分界之处锣鼓塌南侧山岭张家界是明清时期的张家界,即今张家界公园张家界村。
    第二、狭义的张家界是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及其所辖的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和十八山村卸甲峪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建立了张家界乡。1956年,张家界乡改为张家界农业生产合作社,隶属大庸县沙堤乡。1958年元月,沙堤乡负责人向县人委会呈报了《大庸县沙堤乡张家界拟建林场报告书》,县人委会将此报告呈报湖南省人委会。元月30日,省林业厅[1958]林字第62号文件发出《关于大庸县建立林场问题的答复》。3月,湘西自治州人委会电示大庸县人委会,准予建立国营张家界林场。4月,国营张家界林场正式动工,由分出来的中湖乡袁家界农业社、协和乡龙尾巴农业社、禹溪乡十八山农业社和沙堤乡张家界农业社所属的部分山地朝天观、龙尾巴等地组成林场。由于林场场址设在张家界农业社老磨湾,因此林场冠以张家界之名。1958年秋公社化时,张家界农业社改为张家界生产大队,隶属火箭公社。1961年,改属沙堤公社。198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983年,张家界生产大队更名为张家界村。从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代管张家界村、袁家界村和十八山村卸甲峪组,总面积为71389亩。
    第三、广义的张家界是指湖南省张家界市。1988年5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77号文件作出《关于湖南省大庸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同意大庸市升为地级市。1991年12月,市政府呈报了《关于要求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的请示》。1994年4月,国务院以国办函[1994]25号文件批复同意更名为张家界市。张家界市总面积为9516平方公里,辖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慈利县、桑植县。全市共有十八大风景区、500多个景点。
    二、何谓天子山
    天子山原名青岩山,因青岩林立而被称为青岩山,许多历史文献和石刻碑文都有“青岩山”的记载。天子山因古代土家首领向王天子而得名,部分景点御笔峰、点将台和将军岩命名皆与向王天子有关,天子山一带广泛流传着“向王天子”的故事。向王天子何许人?目前,学术界对向王天子有三种说法:
    一是先秦巴务相说。《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中,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皆生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2]”。湖北清代《长阳县志》亦载:“廪君世为巴人主,务相开其国,有功于民,今施南、巴东、长阳等地立庙而祝,土语讹相为向耳。”清代《咸丰长乐县志》又载:“向王庙在高尖子下,庙供廪君神像。按廪君世为巴人主者,有功于民,故今施南、归、巴(东)、长阳等地户而祝之。世俗相沿,但呼为向王天子。”因此,现在湘鄂西土家地区仍有许多向王天子庙,均供向王天子。土家地区祭祀“向王天子”的风俗由来甚古,向王天子最早是指先秦巴务相。
    二是宋代向龙说:清代同治年间修建的袁家界向王天子庙碑文证实:“赫赫向王,天子圣光……宋朝匿迹,清世流芳。”《民国慈利县》亦载:“山有神堂寨,传南宋末有向某兄弟负险称兵,败死为厉。里氓立祠禳解,今上、下三天子庙岿然犹存……军邸平亦名沙平,以南宋驻军讨向(王)得名[3]”。《湖南省慈利县地名录》又载:“南宋末年向龙兄弟称兵起义,被宋兵进剿。经长期鏖战后,向氏兵败,跳崖自尽于神堂湾。”至今,索溪峪的土家族人还说向王天子向龙在百仗峡与官兵打了百仗以后,兵败退至神堂湾。
    三是明代向大坤说。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记载:“明时土司有向天王者,曾梗化。大兵征之,围困于神堂湾,人马皆饿死。至今风雨阴阴,犹闻山谷中马嘶人吼,若有神灵。土人因立庙安之,乃不为厉。”该志还载:“慈利土酋向天王煽惑诸蛮,时出攻掠……向王天子庙在老木峪,神不祥由来[4]”。民国十七年版《向氏族谱》又载:“(向)大坤……父子游湖南辰、常,吹角齐军,建邦立帝,僭称王号,曰向王天子。”慈利县《左师堂向氏族谱》也载:“(向)大坤……父子遂来湖南辰、常,问津桃源洞。”据考,明朝初年,土家首领向大坤率领土民在索溪峪起义,自封“向王天子”,闯州占县。《明史·土司传》曾载:“(洪武十八年)命楚王(朱)桢将征虏将军汤和击斩九溪诸处蛮僚,俘获四万余人,诸苗始惧。”其中,包括属于九溪的索溪土家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征虏将军汤和率领数万将士前往镇压。向大坤因为寡不敌众,退至神堂湾后,跳崖就义。当地土人遂将此山改称天子山,以志纪念,并且建了上、中、下三座向王天子庙,另在老木峪和龙尾巴各修向王天子庙一座。上天子庙位于天子山东部向天湾,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供奉向王夫妇神像二尊。庙门上端正中书“向王宫”三字,庙门两旁对联为:“除祸免灾人人被向王之泽;感恩戴德个个近天子之光”。中天子庙位于天子山中部丁心溶,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供奉向王夫妇金身。庙门上端正中书有“天子殿”三字,庙门两旁对联为:“向已称王声灵赫濯三千界;天子其有子俎豆馨香亿万年”。下天子庙位于天子山西端烽火台,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供奉向王夫妇神像。庙门上端正中书有“天子庙”三字,庙门两侧对联为:“若向真王者威灵山川;昊天楚子之德彼社稷”。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姓袁的富户据此山为己有,曾将此山改叫袁家界。1983年,桑植县人民政府根据历史事实,发文恢复“天子山”名称。
    可见,可以称为向王天子的绝非一个历史人物。现在流传的向王天子已经融合了先秦巴务相、宋代向龙和明代向大坤等土家首领形象,这些被称为向王天子的土家历史人物都有史实和传说。最先称向王天子的是先秦巴务相,因巴务相是土家人始祖。以后土家后裔举义,均借“向王天子”之名号令民众,而且因为互传互渗导致传说故事雷同。所以,向王天子已非明指某人,而是土家群体首领形象,是被民间传说加工了的“土家首领群体”化身。
    三、土家语地名索溪峪释译
    风景地名索溪峪是一个土家语地名,是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索溪之名最早出现在北宋初年。据《民国慈利县志》载:“宋真宗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慈利蛮相仇杀。诏澧州知州刘仁霸宣敕谕解之,乃筑武口、安福、扬泉、索溪、西牛五寨,以资铃控[5]”。明代《万历慈利县志》也载:“索溪在九溪西”。明清时期,索溪峪百丈峡是军事关隘,文武官员时常出没索溪峪风景区,留下了一些描写索溪峪名胜古迹的史料和诗文。如清代《同治石门县志》曾载:明初,九溪卫添平所千户覃添顺“调取夹攻覃垕、田大于永定百丈峡。”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亦载:“百丈峡在插旗峪口,与慈利接界。万峰卓立,森如戈矛,仰视青天,微见一线。明时征覃垕至此,壁上有摩崖书百丈峡三字[6]”。所以,索溪峪风景区的土家先民看到这里云雾缭绕、雾气腾腾,用土家语把这一带命名为索溪峪,把茫茫大雾中的群峰命名为西海景点。
    198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康、吉首大学土家学者彭秀枢、叶德书和中南民族学院陈克炯教授、何天贞副教授先后深入索溪峪风景区考察土家语言。他们一致认为: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索溪峪是土家人根据当地云山雾海的景物特征命名的。土家语“索”是雾的意思,土家语“溪”是大的意思,土家语“峪”是“山寨、山庄”的意思。土家语风景地名索溪峪可以译成汉语“雾大的山寨”或者“雾大的山庄”。
    四、杨家界因何得名
    杨家界风景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是近年来开发的新景区。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湘潭大学羊春秋教授和中国谱牒学会会员、山西师范大学周征松教授实地考察杨家界的谱书、古墓后认为:杨家界居住的杨氏家族是北宋杨家将的后裔。周征松教授在《杨家将后代何处寻》一文中考证:北宋名将杨业侄孙杨辂迁居江西,被授吉州太守,落籍于庐陵郡。其后杨璟于明初征讨土家人于慈利。《明史》曾载:“慈利土官覃垕构诸洞蛮为乱,命杨璟帅师往讨,连败之。(覃)垕诈降,(杨)璟使部卒往报,为所执。(明)太祖遣使让璟。璟督战士力攻[7]”。《民国慈利县志》亦载:“(杨)璟出奇兵,连败其龙伏隘、温汤(塘)关二栅,拔茅冈寨,(覃)垕乃大溃不复出[8]。”因此,民间流传着“杨家将征覃垕王”和“羊(杨)遭温(塘)必死”的故事。从此,杨璟后裔落户土家地区,至今张家界、杨家界的杨家后代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杨家将。中湖乡杨家台和三家峪村杨家院等地住着300多名杨姓人,附近山上还有“射两箭”和“棋盘石”等遗迹。为了纪念杨家祖先,他们把那里的景点命名为“六郎峰”、“七郎湾”和“天波府”等,并保留着《杨氏宗谱》、杨家祠堂和杨家祖坟多座。故其景点命名多与杨家将的故事有关,如太君峰、天门阵、五郎拜佛和断壁残垣等。
    五、天门山之名始于何时
    天门山是张家界市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天门山原名嵩梁山。三国张勃在《吴录》中云:“嵩梁山,山石开处容数十丈,其高以弩射之不及。”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武陵太守钟离牧镇压“武陵蛮”,适逢嵩梁山岩崩成洞,洞开如门。他回京禀报后,吴国皇帝孙休以为吉祥征兆,遂赐名为天门山,并析武陵郡置天门郡,领零阳、充县、溇中三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吴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高峰孤耸,素壁千寻,望之苕葶,有似香炉。其山洞开,玄朗如门。”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记载:“天门山在县治西南一百八十里、十二都。旧志名嵩梁说者,谓其山高绝如梁之嵩岳,因以为名。自吴永安中,忽洞开如门,故又号曰天门。天门者,山之总名也,有十六峰,似人似物,环列左右[9]”。天门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国际航协在天门山举行了’99张家界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匈牙利等国的十位勇士驾飞机穿过了天门洞。
    六、五雷山何时更名
    五雷山是张家界东线旅游精华景区,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五雷山道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以前,称为大维山。因为几条崇山峻岭以巍巍金顶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如同《淮南子》中的“地维”,故名大维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黔中郡置慈姑县,大维山为其辖地。相传净乐国太子遴中此山为修炼之地,垒石室于其上,苦练数载不缀,“终成真武帝君”。后有唐代卫国公李靖自称为道教始祖李耳后裔,于此创建道观。元代至正四年,翰林编修张兑“归隐兹山,布施福地”,重修真武庙,增修太子宫、火宫殿,使之初成“荆南胜地”。明代永乐年间,张三丰传道此山。明代万历年间,常德荣定王朱翊鉁和澧州华阳王朱奉鈗登上该山,称其为“楚南名山”。明神宗获知后,封为“洞天福地”,遂增修成36宫、72殿。后因“雷扫其殿,钟鼓自鸣,尘埃自净,(大维山)更名五雷,又名雷岳。”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曾载:“五雷山乃雷岳也,高屏环列,县南三十里。顶祀真武,有龙头岩、虎踞岩、会仙桥、星子山诸胜[10]”。明代崇祯年间,华阳王朱敬一“为文敕碑”,称“楚南名山数五雷”。清代,张兑后裔接管五雷山,并设张兑祠于观音阁内。近年来,慈利县宗教部门和旅游部门恢复了二天门、金殿、文昌阁、赤帝宫、关帝宫、财神殿和三官殿等道教建筑。1995年,五雷山道观被湖南省宗教事务局定为全省重点寺观教堂。

    参考文献:
    [1]清代《道光永定县志·山川》
    [2]范晔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3]、[5]、[8]吴恭亨著《民国慈利县志》
    [4]、[6]侯昌铭著《光绪永定县乡土志》
    [7]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二十九《杨璟》
    [9]明代陈光前纂《万历慈利县志》
    [10]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

(作者系: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 副会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