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的土家工艺
时间:2012-12-07 22:46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戴楚洲 点击:次
——张家界市土家族工艺精品扫描
旅游胜地张家界市的土家族传统工艺土家织绵、土家挑花、绣花、印染、雕刻、编织和制陶等虽经世代传承,但因银行贷款减少等多种原因,现在濒临失传,实在令人惋惜。民间绝技“土家工艺”亟待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抢救,为海内外游客提供精美的旅游纪念品。
“土家织绵”是在织机上织成的,姑娘坐在坐板上手拿牛骨或者银、铜等挑刀,在旁边篮里摆好彩线开始织锦。土家语称土家织锦为“西朗卡普”。土家语“西朗”汉语意思是“被(铺)盖”,土家语“卡普”汉语意思是“花”。“西朗卡普”的汉意是“土花铺盖”。“西朗卡普”是以红、蓝、青色棉线为经线,以彩色棉线、丝线或者毛线做纬线,采用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以手工挑织而成锦布。土家姑娘通过积累,创造了二百多种织锦图案。以土家习俗和名胜古迹为题材的有“张家界风光”、“中国武陵源”和“迎亲图”等;以土家历史为题材的有“土王五颗印”和“四凤抬印”等;以土家族人生活为题材的有“龙船花”、“棋盘花”、“桌子花”、“椅子花”、“箱子花”、“双凤朝阳”、“长命富贵”和“五子登科”等;表现动物题材的有猴儿花、虎头花、马必(小马)花、野鸡尾花和阳雀花等,表现植物题材的有梅花、韭菜花、玫瑰花、菊花、月月红、八角香花和胭脂花等。现在土家织锦手袋、织锦挎包、织锦壁挂已经成为游客的纪念品,并且出口创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民族工艺制品厂生产“土家壁挂”、“土家织锦袋”和“土家织锦领带”等旅游工艺品直销景区。1994年春节,在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组织的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上荣获“国家成果奖”。
“土家挑花”针法以十字针为主,配以直针、空针、牵针、双面针,是土家族姑娘在直纹平布上按照布纹的经纬十字交叉点用与底布颜色相反的线挑成图案的民族工艺品。挑花针法有挂、卡、扎、套等几种。挑花按色彩分为素挑和彩挑。挑花图案有“吉祥如意”、“福禄寿禧”、“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麒麟送子”、“喜鹊闹梅”、“老鼠嫁女”、“狮子滚绣球”和“鲤鱼跳龙门”等。挑花是土家族人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如挑花衣裤、挑花手帕、挑花头巾、挑花枕巾、挑花被面、挑花围裙、挑花包袱和挑花桌套等。土家少女送给小伙的挑花鞋垫是难得的信物,有些姑娘还在送给情郎的手帕上挑上诗画:如“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窗前勤苦读,马上锦衣回”。“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秋饮桂花酒,冬咏白雪诗。”1982年,大庸县的挑花围兜、挑花手帕、挑花头帕和鞋垫参加了湖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览。1983年,大庸县又有四件土家挑花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1985年,桑植县两件挑花被面参加中央民族工艺展览,并且获准出国展览。慈利县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千多件挑花工艺品。张家界森海民族服饰公司生产的挑花服装、民族服装、土家织锦、民族工艺包畅销全国旅游城市以及景区。2010年,永定区的龚安娥和李菊被张家界市政府公布为张家界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挑花”代表性传承人。
“绣花”,土家语称其为“卡普查”。是用彩色丝线、绒线、棉线,在绸、缎、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在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在绣料上将绣线织成各种花纹、图像和文字等的一种工艺。土家姑娘的绣花方法是将要绣的花用纸剪成花样,贴在绣花底布上,然后照着纸样用彩色丝线绣制,其图案有“喜鹊闹梅”、“凤穿牡丹”、“鸳鸯戏水”和“龙凤吉祥”等,绣制品为衣襟花、衣胸花、衣角花、袖口花。绣花工艺用于绣花鞋子、绣花鞋垫、服装花边、绣花帽子、头巾、手帕、荷包、带子、围裙、褡裢、门帘、桌布、被面、床单、枕头、帐帘。土家族人流行一首情歌:“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材看手脚。”现在,土家族刺绣工艺品已成为广大游客珍贵的旅游纪念品。绣云绣庄开发的“张家界风光”和“土家族转角楼”系列绣品获得国家专利局的设计发明专利证书,并且生产土家服装。张家界天奇旅游工艺品制作中心生产绣花包、蜡染壁挂等民族工艺品。
“印染”材料取自当地植物和矿石,然后加工成为染料。土家印染方式分为生染和熟染。土家圩场设有“印染行”,为民间染布和印花,颜料均为土靛,印成蓝、白两色之花。土家族人染制蓝印花布的方法独特。先把十张白纸用猪血浸泡晒干做成纸版,再用刻刀在纸版上刻出花纹图案,这叫做“花版”。染布时,将花版压盖在白布上,再涂上用石灰和豆粉调成的灰膏。灰膏干后,即把布置入染缸浸泡,浸透后捞出来,让它氧化,又放回染缸浸泡,这样反复五次。把染好的布凉干,用刀削去灰膏,印花布就制成了。如果要把印花布上光,就把凉干的印花布放在弧形槽里,用凹形巨石反复滚动碾压,让印花布变得平整光滑后就算整个工序完成。土家族印花布用于床单、被面、枕套、门帘、窗帘上的图案为双凤朝阳、鹭鸶采莲、狮子滚绣球等,印在围裙、围兜、桌布和包袱上的图案为花、鸟、虫、鱼等。2006年,蓝印花布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有木雕、竹雕、石刻等。精湛的木雕工艺品有碗柜、洗脸架、梳妆台、桌子、椅子、凳子、茶几、衣柜、栋梁、栏杆、门、窗、匾额、楹联、牙床、六柱床、床头椅、花板以及寺庙、祠堂的神像等。木雕造型、题材大致相同,图案包括喜鹊闹梅、蝴蝶戏花、鸳鸯戏水、野鹿衔花、凤凰穿牡丹、八仙过海、十八罗汉排座等各种花样。日常生活家具桌子、椅子、衣柜、木碗、筷篮等都做有精细的雕刻。近年来,根雕艺术也达很高水平。张家界老院子“五滴水”雕花床非常罕见。张家界市联合旅游商品研究院开发的元帅烟斗系列产品有梨木和枣木,经过数道手工工序制成,获得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实用专利;“中国银斗”采用传统制银工艺制成,为银器工艺精品。土家石匠工艺用于石人、石磨、石碓、石碾、石龙、石狮和石马等。雕刻工艺从店铺、寺庙、墓碑、吊脚楼、土王祠等建筑表现出来。土家族转角楼的雕龙刻凤和厅堂门前的石狮、麒麟不经精雕细刻是难以成功的,故有“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起转角楼;岩匠难打岩狮子,铁匠难打铁锈球”等土家民歌。张家界市现存的刘明灯古墓区石雕群、玉皇洞石窟寺、普光寺木雕和孙九大人石人石马皆为雕刻艺术精华。张家界民族旅行社工艺厂生产的石雕、木雕等工艺品具有地方特色。桑植县古生物化石工艺品厂生产的砚台、十二生肖等化石系列产品和菊花石石雕艺术品。
“编织”分为竹编、藤编和草编。竹编工艺品有两大类:一种是编篾类,如筐、簸、筛和凉席;另一种是丝蔑类,如花篮、花架、背笼、背篓、鸟笼、饭篓和摇篮。“背篓”是土家族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是土家族有特色的竹编工艺品,各式背篓展现出了土家独特的工艺。土家人世代生活在山里,一生离不开背篓,并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土家姑娘出嫁,要有“洗衣背篓”作陪嫁;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儿背篓”;走亲戚要背“花背篓”;砍柴要用“柴背篓”。土家族也因此被世人誉为“背篓上的民族”。藤编工艺品藤椅、藤席、藤箱和藤篮在张家界市土家山寨随处可见。
“陶器”器形有陶坛、陶罐、陶壶、陶杯、陶鼎、陶盘、酒瓶、花瓶和砂钵等。张家界紫砂陶产品和文房四宝已经成为旅客喜欢的土特产品。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天娥村陶器厂是一家至今仍在制造陶器的集体企业。按照制陶工艺流程,第一道工序是做泥胚。如需陶器表面光滑,就在泥胚兑上釉料。釉料配方不同,烧制出来的器皿颜色也就不同,常见的有板栗色和青色两种。其次是装窑。窑匠的装窑技术决定一窑能出多少成品。把泥胚烧成成品是最后一道工序。学做泥胚时间需要三年,要学会制作120多个品种。学会装窑和烧窑分别需要一年半时间。
(作者系: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 副会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春秋战国时期张家界市境隶属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