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学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以文化人 > 文章集锦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道德教育

时间:2012-12-04 18:34 来源: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  作者:姜淑芝  点击:次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规划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了精避的描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本文仅就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民道德教育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农民道德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封闭、保守、落后、愚昧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形成;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农村政策,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感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从而坚定了走勤劳致富、共同致富道路的信心,增强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农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这些都为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基础。但是我国农村文化比较落后,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传统习惯对农民影响较深,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使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复杂性,市场经济在促进农村道德建设的同时,又带来负面影响,对农民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这些因素,使我国农村道德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阻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有所滋长;集体观念淡化,个人主义严重;伦理道德观念蜕变,社会道德失范;封建伦理道德和陈规陋俗沉渣泛起,严重污染农村社会风气;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状况堪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要辩证地估价我国农村道德建设的状况,既要看到成绩,把握主流,肯定农村道德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又要充分认识农村道德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二、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乡风文明、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生态良好的农村。加强农民道德教育,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发展我国农村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成部分,农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否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农民道德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现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规矩规则的力量、外部约束的力量之外,还需要人们内在的力量,即道德的力量。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来说,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同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关系如何,直接决定着他们遵纪守法的水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当前农民存在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意识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除了民主法治建设在一些方面滞后,最根本的还是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转型期出现较明显的不适应。只有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增强了,才能够在人格、权利、机会等方面追求人与人平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得以恢复和发扬,各种欺诈行为方能逐渐得以消除,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体现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们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接踵而来,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三农”问题等一些社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多。农民产生“劫富济贫”和“仇富”的心理倾向,归根结底,主要是农民道德建设在一些方面还比较滞后,并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较明显的不适应。农民要清醒地认识到分配的公平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及其效率,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只能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公平。

  第三,有利于建设诚信友爱的道德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彼此友爱的社会。新农村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诚信友爱则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我们党依据现阶段社会特点和发展趋势,对农民提出了新的期望: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农民物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呼吁农民对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倡导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人伸出友爱之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四,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活力。我们所要追求的新农村,是既要保持稳定团结,又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努力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农民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安定有序,乡风文明的乡村。而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必然离不开良好道德规范的调节。社会运行有序,就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现偏差则社会纠偏机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目前,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等各种条件的约束,社会有序运行所需的法律、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组织、管理等还有不少问题,因而在农村还存在大量的不和谐现象,如严重的权利侵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系紧张、刑事犯罪案件发生率上升等等。社会安定在当前成为人们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对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民安定团结的道德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六,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做了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造成了自然界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也不能为了当代人生存的需要,而占用后代人的资源。加强人类生态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只有人与自然和谐了,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和谐了,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工业文明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它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尖锐,成为工业社会自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因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与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与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农村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农村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废物量与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及环境容量相协调,从而实现农村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由反自然性向生态文明的根本转变,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

  第一,发展是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无论古今还是中外,没有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也就没有“天下祥和”,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只有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才能为农民伦理道德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所以,发展是解决当前农民道德问题的基础。

  第二,教育是提高农民道德的必要手段。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仓廪实”之后并不必然带来“知礼节”。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欺诈有时并不是在“仓廪不实”的布衣之间发生的,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道德水准不仅和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低有关,还和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相关。“知书”可以促进“达礼”,有文化是有道德、有纪律的重要条件之一。知书达礼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和教化。根据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特点,设计切实有效的德育模式和机制是问题的关键。

  第三,政策是农民道德教育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是弱势群体,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而现阶段形成的矛盾,不再是农民生活处境的绝对贫困产生的,而是由于心理不平衡造成的,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社会上表现出来就是“仇富”的心理倾向。因此,加强农民道德教育要有好的政策保障作为前提,保证农民在精神上也能接受公平的政策支持。

  第四,法制是加强农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保证。切实加强法制建设,把农民的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强了,农民也就更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反之,农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强了,也更能够遵纪守法,更能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五,舆论是加强农民道德建设的条件。舆论的导向作用在道德建设中非常重要,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比较单纯,所以在面对新的道德问题时,常感到困惑,急需舆论给予指导。正确的、贴近实际的社会舆论,对农民能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从而最终导致农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农民自身道德的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第六,物质条件是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基础。文化生活对农民道德观念和精神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地域和民族特点,利用节庆、农闲时间等,开展具体的健康文明的活动。部分乡、村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部分乡村组织成立了农民业余文化娱乐队,多数农民群众能踊跃观看电影,积极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胡振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国内政治》2005年1月22日第6版。

  [2]肖伟才:《培育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科学新闻》周刊2002年第4期。

  [3]丁素强、胜淑芸:《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4]李伟忠:《农民教育:21世纪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