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学网

新中国六十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时间:2011-01-20 15:05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伍大荣  点击:次
[内容摘要]新中国六十年来,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路子,到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成果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再创新再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新中国六十年 历史唯物主义 创新成就 启示
 
创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新中国六十年的历程就是唯物主义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唯物史观发展的新路子,到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成果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
一、真理标准讨论开创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路子
30年前,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思想路线的战略高度倡导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仅为全党全民的思想解放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供了哲学依据,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也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子。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命题的重提,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使党重新端正了思想路线。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这个问题之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被重提是因为在粉碎“四人帮”头几年,“两个凡是”禁锢着人们的头脑,错误的把毛泽东同志的决策和指示当作真理的标准,使其无需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成为万能有效的终极真理。这显然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颠倒了,其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本质昭然若揭。事实上,真理和真理标准不是一回事。真理标志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是正确的认识,而实践作为真理标准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依据。
真理标准虽是一个哲学问题,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远远超出理论本身范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真理标准讨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问题”。由此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的重提,不仅是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真理观等基本观点,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而且是一次思想大解放,它使人们从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使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并重新焕发了生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真理标准讨论的重大创新成果。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做出了工作重点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个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从此推动中华民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新路子。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仅在理论上澄清了一些认识误区,为我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做了充分的思想发动和准备,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拨乱反正,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开辟了崭新路子。首先,民主氛围的形成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理论界解放思想观念的深入,哲学理论形态出现了多元化解释、多学科研究兼容并存的格局,以及各体系各学派间平等对话、共同繁荣与自由发展的态势。其次,真理标准大讨论使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哲学研究中唯心主义、教条主义的倾向,促使了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视角转换和观念变革。最后,真理标准大讨论促使广大哲学工作者在进行哲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将解放思想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并以此来推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也不断推进。从开始用哲学自身的意识思考和提出问题,在思想解放中能动地改造世界,到社会批判性的进一步提高,哲学真正成了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哲学主体追求真理的自由精神和意识境界达到了新水平。科学性、真理性、学术性、民主性在哲学研究中凸现。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产生为标志,哲学发展进行到了一个新阶段:一个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变的哲学革命成为哲学发展的强音。
二、新中国六十年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六十年以来,推进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都取得了毋庸置疑的伟大成就。
1、在学术研究上,创新成就突出。
其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不断深化。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学术界突破苏联教条科学体系的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唯物论辩证法的立场,进入创建新的理论体系的阶段。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有几个突出的特征:
一是经典重读。众多学者开始通过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来正本清源,回归和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
二是理论探讨。在回本溯源的同时,学术界通过大量翻译、介绍与评论现当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这两大哲学趋向中各家各派的著作成就,在批判和借鉴中来提高与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和视野。
三是关注现实,在处理历史唯物主义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唯有与现实相结合,真正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发现并解决当代现实生活中尖锐存在的普遍问题,才会有新的出路。正是在经典重读、理论探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学术界对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不断深化。而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当属由肖前等主编并几经修订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其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众多学者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用理论的观点研究历史,又用历史的观点研究理论,从而较全面地把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开辟了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领域,充分认识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当代哲学发展史都极具启迪性。与此同时,广大学者还着力拓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阶段中的论辩对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的最突出成就是由黄楠森等著名学者主编的八卷本宏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此外,还出版了一大批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为主体内容的专著。
2、在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中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价值。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创新的最新重大成果,而历史唯物主义也必定能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中吸收营养来丰富自身的发展,在实践创新中来完成理论创新,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的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就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处处体现了对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创新发展。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力观点和生产力标准是邓小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武器之一。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看,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把人民利益具体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这标志着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原理认识的升华。由此表明,在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中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价值。
三、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重要启示
纵观众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发展所取的创新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并认真加以总结研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起点上,推进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再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1、以开放的视野推进当代唯物主义的现代化。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时代课题已发生重大变化;苏东巨变,国际共产主义走向低谷,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及其深层矛盾的不断涌现,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网络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正、负效应的凸显等,这一切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面临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首先,要以全球化的视野,吸收当代西方发展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一方面必须追踪当代科技的发展,用新科技成果充实哲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文化思潮展开对话,拓展我们的研究视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明辨是非的同时,重视西方研究哲学(文化)问题的可取之处和其在哲学(文化)研究方法上的先进可行之处。在新的领域中创新及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这样就会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解释力,实现其与时俱进的品格。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还取决于它的历史回归与当代重建的结合。一方面回归历史、返本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可以说对文本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突显其永恒的历史性价值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学者们要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那些在当今社会仍然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突现出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变革。
2、以创新的精神推进推进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从本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本质角度看其自身的发展在于不断创造,而创造只能来源于社会的实践。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来自实践。科学的理论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而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创新是人民群众实践探索的成果,理论创新根植于实践,同时理论上的每次创新又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实现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来源。另外,当代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还需要理论工作者以创新的精神积极发掘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努力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影响,使其精华部分融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去。
3、以积极的姿态推进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众化。
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化即哲学如何融入当代社会,进入大众生活,以自身的丰富性和真理性最终成为大众广泛接受并认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众化,首先,是要在社会实践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其解释力和信服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其次,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大众化是要充分揭示它的哲学内涵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哲学的大众化本质上取决于其满足民族的精神需要程度,即取决于它与人民大众的利益追求、价值取向、思想关注、思维方式相契合的程度。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从哲学层面上回答大众关注和困惑的重大问题,以使哲学供求相适应。另一方面要不断证明它作为科学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的功能,不仅是国家改革创新、治国理政的哲学指导,而且是个人立身行事、生存发展的哲学指导。最后,在推进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着眼于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追求。发挥哲学在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具有的独特作用,增强民族精神生产力。
 
(作者系湖南省张家界市社科联研究员、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louis vuitton bags louis vuitton handbags Jordan 11 Retro cheap jordan shoes cheap jordan shoes Air Jordans Shoes beats by dre cheap monster beats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