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国学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关于我们 > 组织成员 > 第一届顾问 >
陈树德
陈树德 简介
 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 顾问
办学痴人陈树德
2007518,来自美国、加拿大、土耳其、以色列、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和内地20多个省市的200多位抗日“空幼”同学,齐聚张家界市侨辉高级中学,庆祝该校20周年校庆,盛赞陈树德老先生的办学思想。陈树德和他的侨辉中学再一次引起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历尽贫寒与坎坷  蹉跎岁月孕梦想
1924615,陈树德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病逝,家境顿陷困窘,贫寒伴随着陈树德度过幼年、童年。及至读书年龄,目睹同龄人进学堂,他也哭着闹着要去读书,后幸得已出嫁的姐姐相助才走进学堂。读书机会来之不易,陈树德倍加珍惜,极为用功,仅4年工夫便修完小学全部课程毕了业。此时,姐姐已无力资助,他只得辍学回家。后来,姐姐为他打听到一条升学门路:为一位军官太太之弟辅导功课。军官太太许诺,其弟若能与陈树德一同考上中学,愿承担他升学后的一切费用。陈树德闻之欣喜若狂,每日尽心尽责辅导,结果两人均考上中学,但军官太太却食言了,她掏出一把钞票,让陈树德回家。失望之至的陈树德愤怒地甩掉钞票,含泪跑回姐姐家……
1938年抗战爆发,陈树德的家乡沦陷,时年14岁的他随二哥一路逃难来到邵阳。为不饿肚子,他到驻守当地的国军当了一名勤务兵。1939年,退守重庆的国民政府在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蒲阳场创办了一所空军幼年学校,为抗战培养空军预备人才。1940年,空军幼校在湖南芷江招收13名学员,投考者逾2000人,陈树德以第一名成绩被录取。该校名师云集,校风严谨,在校5年时光,陈树德如饥似渴,系统学习了数学、物理、英语等大量课程,同时也深受一些爱国教官的“教育救国”思想熏陶。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正患病住院的陈树德只因收到几期《新华日报》而被校方“开除学籍”,终未取得飞行员资格证。后经朋友介绍,陈树德到大庸县(今张家界市)省立第八职业学校(大庸高农)应聘物理教师。试教时,校长严语相告:不胜任则请立即走人!其实,对所教中学物理课内容,陈树德早已了然于胸,但他不想误人子弟,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因此,课余稍有闲暇便反复钻研教材,时常精心备课至夜阑人静;他虚心向同事求教,主动征询学生意见。试教结束,陈树德的教学获校方赏识,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此番经历,使他对教书这一职业产生了深厚感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树德先后任教于大庸县立初中、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吉首大学。1960年,陈树德因耿直敢言,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开除公职,遣送下乡”劳动。1964年,州委一领导下乡检查工作时偶然得知他的遭遇,立刻着人恢复了他的公职。大庸县领导闻讯,将陈树德从州里要回,任由他挑选工作单位。陈树德仍然选择了“教书”。于是,县领导把他安排到县水电局管理水电职工学校。两年后,“文革”风暴降临,陈树德被多次批斗关押数月后,“开除留用”到县里的“七·二一”工大,半日教书,半日劳动,晚上则要写“思想检查”“反省”。但只要有书教,陈树德便觉充实,个人荣辱早已置之度外。期间,陈树德执着于教学,亲手教出了数百名基层水电技术人员,带领他们为当地修建了5座水电站和电灌站。时至今日,他的学生大都成了市、区水电局领导和技术骨干。
1980年,陈树德恢复公职,出任大庸县水电站站长,尽管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但心中却依然牵挂着三尺讲台。幼年失学的辛酸令他铭心刻骨,也使他渐渐萌生了一个梦想——在有生之年办一所学校……
1984年,已届60岁的陈树德多方筹措资金,为水电局办起了一所两年制水电学校,为实现梦想作了一番初步尝试。
    只缘心间存宏志  抒家办学写精彩
对陈树德来说,1986年是个喜事连连的年份:先是与去台湾的胞兄在分别近50年之后取得了联系,胞兄给他寄来了钱,并送给他一台小汽车;接着,港台的校友们帮助他办起了公司;不久,他被选为大庸市侨联主席,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此时的陈树德早已膝下儿孙环绕,完全可以愉快地安享幸福晚年。然而,对教育深爱却使他的晚年演绎出了另一番精彩——
1987年暑假,全市有初中毕业生4000多名,因高中学位紧张,只能接纳1000多名高中新生,这就意味着有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无法升学。面对这种十分棘手的局面,市政府领导同志找到陈树德协商,希望他以侨联的名义办一所高级中学,以缓解升学矛盾,减轻社会压力。市领导感人肺腑的话语勾起了陈树德对昔日失学的痛苦回忆,办一所学校是自己多年的梦想,何况又能满足社会对培育人才的需要。他没有犹豫,立即应允这一重托。经一个多月紧张筹备,侨辉高级中学于当年101日举行了建校成立大会。
办学筹备期间,63岁的陈树德将整个身心和几乎全部家财都投入了这份挚爱的事业。为落实校舍,他骑着自行车先后跑了十几个单位,最后租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旅馆权作校舍;为物色教师,他一家家登门诚恳相邀延请。退休教师胡维俊两次婉拒陈树德的邀请,陈树德契而不舍,先后邀胡老师的胞弟和堂兄一同上门做工作,胡维俊老师终于打动,来到“侨辉”主持教学工作。建校初期,招收班级不多,开支很大,所收学杂费付清房租后所剩无几,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陈树德毅然将自己开办的侨汇公司资产全部转给学校,并拿出胞兄汇给他的数万港币和卖掉老伴金戒指所得交付学校使用,就连朋友李德辉赠给他代步的豪华面包车,他也交给学校使用。为了完善学校建设,陈树德四处求助亲朋好友,自己和家人却过着极节俭的生活。为了节约,他出差外地从不住带空调、彩电的房间;旅途就餐则自带方便面冲上开水解决。他说:“只要把学校办好,我什么都可以不要!”
1988年,陈树德被邀请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蒲阳校友联谊会,他在大会的演讲中充满激情地说道:“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千里运河,万里长城,留下了敦煌艺术,诸子百家思想。如果我们的祖先不留下这些精神的和物质的遗产,我们的历史将是一团漆黑,我们将不能以文明古国而自豪。我们这一代人是不是也应该为后代留下一些精神的和物质的遗产呢?因此,我创办了侨辉这所学校。”他的发言博得了来自北美各地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和一致赞许,会后,北美蒲阳校友联谊会会长李德辉先生发出向侨辉中学捐资和赠送教具倡议,得到校友们的热烈响应,后来,加拿大英文刊物《东方教育者学会》上还专文介绍了侨辉中学。
1991年,“侨辉”办学规模初具,校舍房主却突然提出增加租金,否则扫地出门。这一变故刺痛了陈树德,遂决心自建校舍,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困窘。为筹措建校资金,陈树德可谓办法想尽,蒲阳校友捐赠的14万元正好派上用场,胞兄和侄儿所送数万元悉数凑上,就连大女儿积蓄多年的美金也被他“借”了来,他还将新建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20万元……在他努力下,“侨辉”新校园建设终于启动,一年后,“侨辉”新校舍落成。当年,张家界市人民政府为陈树德记大功,表彰他抒家办学的义举。
    老骥伏枥志高远  为国再绘新篇章
时至1994年,侨辉中学渐入佳境,《湖南统一战线》、《侨声》杂志和《张家界日报》等多次报道了“侨辉”的办学业绩,全国侨联授予陈树德“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先进个人”证书,并多次获得省、市政协及教育部门嘉奖。陈树德的家人和亲属在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纷纷劝他见好就收,安享晚年。然而,此时的陈树德又在酝酿新的打算:他从一些在航空界担任领导和专家的校友那里得知,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急需大批飞行员;何不利用自己与国内外航空界校友的广泛联系,建一所培养飞行员苗子的少年航校呢?
1995 6月,从未做过寿诞的陈树德,破例同意家里人为他筹办“祝寿庆典”。亲朋好友和以前的学生闻讯纷纷赶来为他贺寿。陈树德一改惯例,对送来的礼钱全部照收;面对盛情而来的亲友和学生,他如此“答礼”:“今天我欠各位一大笔人情,这笔人情,我也许永远还不起了,就算是大家帮我创办‘张家界少年航空学校’的第一笔赞助吧!”此言一出,学生们感动,亲友们愕然,老伴和儿女们却难以接受,写信向台湾的亲友“告状”。胞兄和嫂子闻之来信劝说陈树德:“老弟,你办了侨辉学校,也算对国家和社会做了件大好事,该适可而止啦;我们给你寄钱,是想帮你全家改善生活,你倒好,野心越来越大,拖累你全家跟着受苦受穷!再这样下去,今后我们不再资助你了。”陈树德在给胞兄的回信里诚恳写道:“我确实拖累了你们,今后不再资助,我也毫无怨言。但办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一定要把它干好干到底。”
凭着一腔赤诚,已逾古稀的陈树德经多方奔走,终于与中国航空学会北京科技培训中心签订了联合办班的协议。199591日,全国第一所“少年航空学校”在侨辉中学正式开学,来自广东、海南、天津及湖南的80多名学生成为“少年航空学校”第一批学员。
与普通中学相比,航校对办学条件要求更高。为兴建新的教学大楼,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陈树德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四处奔波,多方筹款。美籍华人周性初先生是陈树德的蒲阳校友,一位“航龄”达两万多小时的资深飞行员,为陈树德“老骥伏枥”的壮心所感动,向少年航校捐款20万元,并“借”给陈树德20万元作贷款抵押。陈树德向大女儿、二女儿“借”了11万元,又向数位好友借了近20万元,再将自己的住房和大儿子、小女儿的两栋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50万元,共筹得资金120余万元。张家界少年航校新教学大楼动工以后,70余岁的陈树德吃住在工地监督质量,督促进度,就连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也是小儿子陪伴他在工地上度过,过度的操劳将他原本斑白头发染得几乎全白……
19964月,新的航空教学大楼落成投入使用,并配备了价值数十万的航空模拟设备和电脑、语音教学设备。人们目睹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对这位壮心不已的老人充满由衷的钦佩。本可过上富裕生活的他,却因为痴心办学成了“欠债大户”。这一年,陈树德被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他的事迹也入编《全国侨联主席名人名典》一书。
2002年,年近八十的陈树德老人为了侨辉学校的长远发展,他没有将学校交给自己的儿女,而是组建学校董事会,挑选了已在“侨辉”工作12年的杜正鹏出任校董事会执行董事、校长。他多次向人们公开表示:“侨辉”属于国家,属于社会,属于人民,不属于自己。
如今,为办学奋斗二十年的陈树德已是84岁高龄,目睹他亲手创办的“侨辉”在杜校长的主持下,各方面工作规范有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新校区建设施工正如火如荼……他放心了,开心地笑了。
 
                       (作者:王建忠     单位:张家界市侨辉高级中学)
 
陈树德与侨辉中学
  ——记大庸市侨联原主席、侨辉中学创办人陈树德
   
陈树德,一九四二年出生,江苏省灌云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毕业于四川灌县蒲阳空军幼年学校。曾任大庸市(县级市)侨联主席,政协大庸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政协大庸市(县级市)首届及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张家界侨辉中学及侨辉少年航空学校创始人。
艰难办校
一九八七年九月,因教育资源缺乏,原大庸市4000多名初中毕业生中有3000名面临着不能升学的困境。当时分管教育的大庸市副市长刘春祥及大庸一中校长任长伦等人了解到时任大庸市侨联主席的陈树德有办学志向后,便与其协商,动员他办一所高中来缓解当时的升学压力,减轻社会矛盾,陈树德爽快地答应了。
面对筹办学校的重重困难,陈树德百折不挠,奋勇拼搏。没有校舍,就租用场地。为落实校舍,六十三岁的他骑着自行车先后跑了省地质405队、农场小学、科技中心、金陵宾馆、民政局招待所等18个单位,最终在凤湾租到了一间将要倒闭的旅馆作校舍。为落实教职员工,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陆续招聘四方人才,甚至在患病发烧,头晕目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天早出晚归,东奔西走,还经常上门劝请。在陈树德多次上门劝请下,一名叫胡维俊的退休老师最终被感动,来校主持工作,兢兢业业,把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陈树德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落实了20名教职员工,招了3个班181名学生。一九八七年十月一日,学校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取名侨辉中学,意为“由侨联主办,受侨胞李德辉等资助,前程灿烂辉煌”。
苦心经营
为经营学校,陈树德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建校初期,为节约开支,他出差从不住带空调、彩电的房间,在火车上自带方便面充饥。为维持急需开支,他将自己在朋友的帮助下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开办的侨汇公司资产全部转给学校。老师工资发不出,他毅然拿出旅台胞兄汇给他的港币,并卖掉了老伴的金戒指,交付学校使用。朋友李德辉赠给他的豪华面包车,他都用于学校。他常说:“只要把学校办好,我什么都不要了。”
一九九一年,因学生数大增,二易校舍后的东门桥房主要求增加租金,否则扫地出门。陈树德深感寄人篱下的艰难,下定决心建校舍。于是,他不仅把蒲阳校友捐赠的14万元,胞兄和侄儿两次捐赠的4万元拿了出来,甚至把朋友送给大女儿出嫁的礼金也“刮”出来了,最后还把自己刚修好的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款20万元才筹齐了基建款。一九九一年侨辉学校动工后,他又把台湾胞兄寄来的钱全部投入建校。一九九二年,新校舍终于建成,侨辉中学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时代,陈树得也被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记大功。
建好了侨辉中学,可谓功德圆满。可是,陈树德并未听取亲朋好友的建议“见好就收”。他了解到,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急需培养大批飞行员苗子。于是,他想利用自己与海外及航空界的广泛联系,创建一所少年航校。一九九五年六月,从未为自己做过寿诞的陈树德破例同意家人为其“请客祝寿”,亲友及学子送来的礼金他也照收不误。在寿宴上,他说:“今天我欠各位一大笔人情,这笔人情也许我永远还不起了,这些贺礼就算是大家帮我创办张家界侨辉少年航空学校的第一笔赞助吧!”面对陈树德的举动,老伴、儿女不理解,台湾的亲人也劝他适可而止。可陈树德说:“我确实拖累了你们,你们今后不再资助我,我也毫无怨言,但是我看准了是利国利民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干好干到底。”凭着一腔赤诚,他反复奔走,通过各种关系,终于打通了各个环节。一九九五年七月,陈树德与中国航空学会北京科技培训中心签订了联合办班的协议。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全国第一所“少年航空学校”在侨辉中学正式开学。为兴建新教学大楼,他再次多方筹款。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陈树德的蒲阳校友、美籍华人周性初先生,向张家界侨辉少年航校捐款20万元,并“借”给20万元作为航校贷款抵押。陈树德向大女儿、二女儿“借”了11万元,向朋友借了近20万元,又把自己及大儿子、小女儿的房子全部向银行抵押贷款50万元,就这样共筹集资金120余万元,开始了侨辉少年航校教学大楼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时已七十多岁的陈树德每天吃住在工地,亲自监督质量、督促进度、协调矛盾。一九九六年四月,新的航空教学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但本来完全有条件过上富裕生活的陈树德,却因此变成了“欠债大户”,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曾给海外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为办此校,我已心力交瘁,但死而无憾。”
社会声誉
侨辉中学办校二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部分学子已成为政界名流、商界大款或杏坛精英,为张家界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侨辉中学的成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良好的海外声誉。一九八八年七月,作为侨联主席、政协常委,陈树德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北美蒲阳联谊会并发言,他的发言博得了北美各地同学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世界日报》、《北美蒲阳通讯》、加拿大英文刊物《东方教育者学会》都对此予以报道。会后,在北美蒲阳联谊会会长李德辉先生倡议下,联谊会做出决议:给侨辉中学赠送日本三菱卧车二辆、翻新小巴三辆,复印机、电脑各一台。但由于当时侨辉中学无力养护这些车辆,除电影机外,陈树德均婉言辞绝。
各级领导、国内有关媒体,对侨辉的诞生和成长也很关注,对陈树德校长的办学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一九九八年六月,国家教委普教司司长来校视察。张家界市、永定区有关领导也曾多次来校视察工作,给侨辉中学很高评价。一九九一年学校成立的董事会,由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兼任名誉董事长,北美蒲阳联谊会会长李德辉任董事长,陈树德等担任执行董事, 55名董事中,有美藉、加拿大藉华人7名,港澳台名流8名,其余均为市内有影响人物。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张家界电视台,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民航报》、《团结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侨声》、《湖南统一战线》、《张家界日报》等多次报道了侨辉的业绩。学校曾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被收入国家教委编写的《社会办学理论与实践》一书。陈树德个人也曾被全国侨联授予“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先进个人”,多次被湖南省和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协及教育部门授奖。
陈树德曾经说过:“学校属于社会,属于人民,不属于自己”。为了学校前途和发展,二○○二年三月,已年近八十的陈树德把侨辉中学移交给在张家界市政府从事多年行政工作的杜正鹏管理。
 
(根据侨辉中学及陈树德本人提供的资料整理)
 

张家界国学教育研究会恭制  张家界市天门路下白鹤嘴98号

建站日期:2008年8月8日 联系我们: zjjgxw@163.com TEL:0744-8266098

湘ICP备09022261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