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
时间:2010-12-29 23:22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国学会 点击:次
郭明义近照。徐丹伟摄
题 记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 德
【人物简介】
郭明义: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77年参军,1980年入党,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现任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先后任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英文翻译等。
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钢都”鞍山,向东15公里,群山环抱着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齐大山铁矿。
这里林木稀疏,遍地都是红褐色岩石。这岩石历亿年风霜雨雪,电击雷轰,铸就铁的坚硬;一经开采,千凿万击,粉身碎骨;投入熔炉,化为铁水,百炼成钢。
郭明义就像这漫山遍野的矿石,朴实、坚毅、无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篇篇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15年风雨无阻;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16年从未间断;55次无偿献血,挽救数十人的生命,20年乐此不疲……
他不是明星大腕,却成为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以他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
走近郭明义,我们一次次被震撼。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像奔涌的岩浆,从他胸中喷薄而出。
30年坚持,140张汇款单,180名复学儿童,55次义务献血,彰显人间大爱
郭明义的抽屉里,有一张泛黄的汇款单。汇款人:郭明义;收款地址:山东省嘉祥县老僧堂乡西李楼村;收款人:五胞胎;时间:2002年6月26日。
从报纸上得知,嘉祥县一农家喜得五胞胎却无力抚养时,郭明义想都没想,赶到邮局把手头仅有的300元钱汇去。从此,给五胞胎汇款成了郭明义的“保留节目”,一直到现在。其间,“五胞胎”父母两次搬家,汇款也没间断,给“五胞胎”的汇款单,已积累19张。
郭明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父亲是位矿工,胸怀坦荡、乐于助人,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母亲懂一点医术,常帮助街坊邻里义务治病。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郭明义从小就懂得做人要讲感恩、讲诚信、讲仁义、讲奉献。
1977年1月,郭明义应征入伍。在部队,他最爱看的书是《雷锋的故事》。以雷锋为坐标,他校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奉献,成为他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1982年,郭明义告别军营,成了一名矿工,乐于助人已经成为他的终生习惯。不管是身边的工友,还是素昧平生的人,谁遇到困难,他都会尽全力去帮助。
1994年,鞍山市“希望工程”开始实施。电视短片中,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灼痛了郭明义的心。第二天,他就找到“希望办”给岫岩山区的一名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钱,半个月后,他又给这个孩子直接寄去了200元。而当时,他们一家的月收入还不到600元。
从那时起,他一发不可收。16年来,他已捐款12万多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家庭学生,仅汇款单就有140多张,差不多花去了他全部收入的1/3。
2005年夏天,郭明义从“希望办”看到苦孩子杨斯雯的遭遇:出生不到3个月,父母离异,相继出走。小斯雯一直和体弱多病的奶奶,靠微薄的低保金相依为命。
郭明义立即承担起她的学费。学费有了着落,但小斯雯生活还是异常艰难。为省下每天二三元的午餐费,每天中午奶奶都要骑自行车走很远,把小斯雯接回家吃饭。冬天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路面像镜面一样滑,祖孙俩记不清摔过多少次。郭明义听说后,又解决了小斯雯的全部午餐费。
2007年春的一天,郭明义的女儿郭瑞雪兴冲冲回家准备看电视剧,却发现电视机没了,知道是爸爸又把电视机送人后,伤心地哭了。
原来,郭明义同工友闲聊时,得知有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整天哭着要看电视,但家庭拮据,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郭明义立即把自家电视机送过去。之前,因为类似原因,郭明义已先后把两台电视机送了人。
郭明义“三送电视机”的事儿感动了鞍山团市委的同志。鞍山团市委专门买了一台电视机送来,告诉他:“这是团市委的‘固定资产’,你只有使用权,不许送人。”就这样,郭明义家才有了台不属于自己的电视机。
捐出钱物,助人渡过暂时的难关;捐献热血,却能挽救垂危的生命。至今,郭明义已经55次献血。
“55次献血,意味着几十条生命的新生。”鞍山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无限感慨。
1990年5月,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郭明义第一个报名。从此,他坚持每年献血,逐渐由每年一次,增加到义务献血每年最高限额的两次。
血小板是珍贵的血源,在临床抢救重症病人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5年,鞍山引进血小板提取技术,郭明义成了捐献血小板的积极分子。他说,“我快50岁了,离无偿献血最高年龄55岁差不了几年了,血小板可以每月都献,这样可以抓紧时间多献血。”
5年来,郭明义几乎每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每次1至2个单位,至今已捐献40多次。按照每捐献一个单位血小板相当于献全血800毫升计算,仅2008年至2009年,郭明义就献血3万多毫升。
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大雪纷飞,郭明义正从采场下山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血站电话:一名临产孕妇急需血小板。老郭顾不上吃饭,拦了一辆出租车,奔向血站。
血站工作人员让他只捐一个单位血小板。他不同意,“捐两个吧,还有孩子哩!宁愿浪费一点,也要保母子平安!”长达100分钟的血小板采集结束了,疲惫的郭明义在采血床上睡着了……
15载坚守,不分寒暑,没有节假,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40公里盘“坑”路,见证“矿山铁汉”
修路车间工人高森山,至今还记得那一幕:
2006年7月,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白天刚铺好的一段矿山坡道出现险情。
深夜1点,正在值班的高森山赶到现场,等待从家里赶来的郭明义。一道闪电,高森山看到郭明义正从100多米高、45度的山坡,连滚带爬往现场赶。每走一步,身后都会有成片的乱石哗哗往下滚,哪一块砸中,都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不要命了!”事后矿领导批评他抄近路,不注意安全。郭明义笑笑:慌不择路,急呀!
没在矿山工作、生活过的人,难以体会矿山环境的艰苦。
群山环抱的齐大山铁矿,经过近百年开采,原本突兀的山峰被掘成165米深的大矿坑,面积足有4平方公里。矿坑里,夏天温度比外边高5℃,冬天比外边低10℃;晴天尘土飞扬,迷得人睁不开眼;雨雪天,就成了大泥潭。
逶迤40多公里的盘“坑”公路,是设备的进出和铁矿石转运输出的“生命线”。
上世纪90年代,齐大山铁矿耗资数亿元从美国进口一批电动轮汽车和采矿设备,每台价值1000多万元,将大大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
然而,这舶来的洋机器,生性“娇贵”,对采场路面要求很高。
齐大山铁矿决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主管采场公路建设和管护。矿领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郭明义。
从1995年起,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郭明义一干就是15年。
修路作业每天8点开工。为提早掌握路面变化情况,一上班就能及时调度机械维修道路,郭明义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徒步巡查采场公路,细心观测每一处路面的平整度、坡度和宽度,制订出当天上午的修路计划。在采场,他还要随时留神躲开呼啸而过的电动轮汽车。这些两层楼高、载重量超过两三节火车皮的“巨无霸”,有15米的视野盲区。
穿行在一台台巨型机械之间,一米七五的郭明义显得如此矮小;常年风吹日晒,他的面孔早已变成铁矿石一样的褐红色,只有鼻梁上的近视眼镜还透出几分斯文。
2007年夏的一天,酷热的天气让连续鏖战多天,指挥采场公路改线施工的郭明义晕倒在作业现场。情急之下,工友们用洒水车水龙头把他浇醒。大家都劝他快回家休息,他却说:“这条路不抓紧时间修好,将严重影响生产。不要管我,大家还是抓紧干吧。”
“真是一条硬汉!”在场的职工们眼含热泪,又紧张投入工作。
郭明义平时对工友关怀备至,但交情归交情,工作上的事,他从来一丝不苟。
1999年严冬的一天上午,郭明义在巡查各电铲铲位推土机的跟进情况时,对5号铲位平整度不满意。他当即要求5号铲的推土机司机刘师傅重新施工。刘师傅不高兴地说:“太冷了,等午后暖和点再推吧。”郭明义说:“不行,5号铲是高效铲,中午就要组织生产,不能因为铲位不平整而耽误生产。”情绪失控的刘师傅破口大骂,差点动手打人。在工友们的劝说下,郭明义很快调整好情绪,心平气和地说:“刘师傅,首先我向您道歉。刚才我情绪冲动,请您原谅。如果您还不解气,可以骂我、打我,但工作还得按标准继续进行,不要因为咱们的矛盾影响生产。”
刘师傅被说服了,任务很快完成。经过这次冲突,郭明义和刘师傅的感情更深了。刘师傅退休时,郭明义把自己积攒下来的劳动服、雨靴等都送给了他,“你家在农村,今后用得着”。退休多年后,老刘只要碰到矿上的工友,总不忘让给郭明义“带个好”。
多年来,郭明义通过每天对现场进行观测、记录,借鉴国内外大型矿山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术工艺,大胆创新,先后制订出《公路、支线、铲窝维护技术标准与考核办法》、《采场星级公路达标标准与工艺流程》等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填补了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空白,使采场公路维护质量逐年上升。现在,齐大山铁矿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合格率98%以上;电铲效率、生产汽车效率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名。
在齐大山铁矿,郭明义还是响当当的英语翻译。
1992年,齐大山铁矿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洋设备”安装、使用,选派郭明义等人到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同去的大都是英语科班出身,只有郭明义是自学成才。学习结束时,郭明义以优异的成绩当上了电动轮汽车现场组装的英文翻译。他对汽车零部件等专业术语的翻译,比其他科班出身的英文翻译还翻得准确。
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担任翻译的郭明义管,但他极端负责,每次都认真检查,先后发现5台电动轮存在质量问题,使公司争取到外方10万美元的赔偿。
不收“小费”、酬金,拒绝手机、礼品,放弃到外企工作的机会,以行动诠释什么叫“权为民所用”
人生的苦恼,往往不在于拥有的太少,而在于期待得到的太多。
郭明义常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富翁大款,你就会觉得自己很穷,如果经常接触困难群众,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帮助他们。
一套上世纪80年代的一居室,面积不到40平方米。水泥地,白灰墙,陈旧的家具,女儿的床支在4平方米的门厅里。
这就是郭明义的家。
入党30年来,郭明义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本色。一年四季穿工作服,一件棉衣穿了10年;就算出席各种隆重的公益活动,也一直穿着那身劳保服。
除了工资交给妻子用于生活以外,郭明义几乎所有的奖金、补贴、加班费等,连同各种奖品、慰问品全都捐了;甚至连妻子每月给他的零花钱,他也省下来都捐了……
在物质上,郭明义一家完全可以更宽裕——现在,夫妻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一月也有四五千元,在鞍山属于中上水平。
“为什么不给自己、孩子多存点钱?”
“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可我觉得物质财富,只供个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来帮助困难群众,大家分享,就会带给更多人幸福。对我来说,这55本献血证、20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郭明义似乎“答非所问”。
在矿山工作28年,不管做翻译,还是当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手中,其实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他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为国家和企业服务的,不能为个人谋私利。
1996年,郭明义做翻译时,还兼任外方人员的司机。他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用中国人特有的热情和不卑不亢,征服了外方专家。在外国人眼里,他是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共产党员”。
和外方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3年多,他多次婉言谢绝老外给他的“小费”。外国人不理解。他反复解释,“我们中国人不兴这个”。
1996年下半年,鞍钢经营出现困难,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外方人员看在眼里,真心想帮帮他,就拿出厚厚的一沓钱,塞给郭明义,又被婉言谢绝。
采场公路管理员,有调动采场所有大型工程机械的权力。一些在采场承包小工程的私营老板,想让郭明义提供一些“帮助”,免费使用矿上机械。有人送来手机、现金,“郭师傅,您一句话的事,行个方便吧!”“我指挥的机械是不少,但不是给哪个人服务的。”郭明义严词拒绝。
有人劝郭明义说,“别那么固执!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有什么不好?”
“拿他们一分钱,我的腰杆就再也挺不直了!”普通的一句话,却让人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身上的浩然正气。
当初和郭明义一起培训的3名英语翻译,如今都已远走高飞,收入远超郭明义。郭明义也曾有这样的机会。组装电动轮汽车期间,美国犹格里德公司技术服务部中国区总管,被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打动,两次劝说他到美国公司工作,并承诺给他的报酬至少比鞍钢高六七倍。
老郭却一连说了三个“NO!”
他说:“我上党校、夜校、进修,都是企业掏的学费,鞍钢培养了我,我要回报鞍钢。”
面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郭明义深恶痛绝。
2008年3月,郭明义听说老同学乔广全要进京上访,马上找到他了解情况。
原来,几年前乔广全带着20多名下岗职工打工时,施工方拖欠了他们6万多元工资,多次讨要,就是不给,并扬言:“想告我?你爱去哪去哪!”
听了乔广全的介绍,郭明义拍案而起,“我一定为你们讨回公道!”
此后一连许多天,郭明义有空就往劳动、建设等部门跑,反映情况,据理力争。在郭明义积极奔走下,工人的工资全部讨还了,越级上访也避免了。
有人问:老郭,你这么做,图什么?
“图什么?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选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实践对党的誓言,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郭明义的回答。
一条红纱巾,一枚28元的戒指,见证圣洁。共产党员就应是道德表率
2010年9月2日下午,郭明义到沈阳给一个病重的女孩捐献了血小板。返回鞍山的路上,手机响了。
“嗯,献完了,没啥事……晚上给我做啥好吃的?……红烧排骨?好!我一定回家吃饭。”
挂断电话,郭明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不用说,这是妻子打来的电话。
有人说郭明义不顾家、“败家子”。
其实,对亲人,郭明义有着深深的眷恋。当兵时,他梦到最多的是母亲做的玉米饼。
郭明义和妻子感情甚笃。
不少人认为,钻石、珠宝象征爱情;但郭明义认为,相互忠贞,始终不渝,比钻石、珠宝更圣洁。结婚24年,郭明义只给妻子孙秀英买过两件礼物:一条红纱巾和一枚价值28元的戒指。
去年,组织上安排郭明义外出疗养。以前多次机会他都放弃了,“我身体好,让身体不好的同志去疗养吧!”这一次,到革 命圣地井冈山,他欣然前往。行前,孙秀英给他兜里塞了1000元钱。一路上,郭明义没舍得花一分,盘算着又可以接济几名学生。在一家纪念品商店,一枚样式别致的戒指吸引了他,一打听只要28元,咬牙买下了这唯一的礼品。
出人意料的是,孙秀英却很满足。这枚28元的“戒指”,孙秀英上班、干活都不舍得戴,等郭明义下班回家,才戴上“给他看”。
“他不着家,我们几乎没在一起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家务活也指不上他。”说起郭明义,妻子好像很矛盾,“实际上,老郭很顾家,心里总惦记着我和女儿。”
孙秀英在鞍山第四医院工作。从家到医院,要坐半个多小时公交车。郭明义没有送过妻子上班,但每天孙秀英坐进办公室,总能接到郭明义打来的电话,“到了吗?”“到了!”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简单的问话,饱含着一个负责任的丈夫对妻子的款款深情。
这些年,妻子也始终默默地支持着郭明义。
已经年过半百,孙秀英还时常翻看恋爱时郭明义写的情书。每当此时,郭明义就故意逗她:“过去的事,不要老去想啦!烧了吧!”“不,坚决不!爱,是不会被忘记的!”妻子眼里放射出幸福的光芒。
打开一个精致小盒,孙秀英取出珍藏许久的一张特殊“欠条”:“郭明义欠孙秀英同志1200元,2008年7月之前还清。”郭明义的工资卡一直由妻子保管。每个月妻子都会给他一定的零花钱。这些零花钱,老郭几乎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全都用到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困难家庭上了;需要大的款项,就得临时向老婆“申请”借款。
孙秀英记不清郭明义“借”过多少回,但记得他一次也没有还过。
郭明义把家里的钱都“折腾”出去救助失学儿童,妻子一开始也不理解。郭明义就把一些失学孩子的资料带回家,孙秀英看着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那以后,不管花多少钱捐助孩子,孙秀英再也没反对过。她坚信,丈夫做的都是好事,丈夫是天下最好的人。
郭明义的女儿瑞雪,聪明、漂亮、懂事。
从孩子上学起,每天晚上家里那张小书桌,父女俩一边坐一个。女儿做作业,爸爸看书,还不时交流体会,就像一对亲密的“学友”。对女儿的教育、鼓励,都在无声的示范中。
2006年,女儿到南京上大学。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现在不开家长会了,我还是希望你来开我的家长会;我喜欢你给我写的纸条,虽然每次都是一样的内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女儿已读大四,各方面都很出色,还是院学生会干部。像父亲那样做人、做事,已经成为女儿的追求。
世间百善,始于孝心。
郭明义说,一个不爱家人的人,就不会爱社会;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忠于国家。
郭明义的父亲已经去世6年,可父亲一句话,却让他记了一辈子。
那是童年时期的一个夜晚,郭明义坐在灯下温习已落下一周的课程。父亲静静地走到身旁,说:“儿啊,爸爸这辈子苦就苦在没有文化上。你要多掌握一些知识,为老爸争一口气。”
自此,“为父亲争口气”这句话伴随着郭明义走过了40多年,成为工作、学习最原始的动力。
只有初中毕业的郭明义,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啃”下了成人高考全部课程,获得了本科学历,还成为矿山的专业英语翻译;1984年4月,参加全国统一录用干部考试,顺利通过;1991年2月,他又通过了国家统计员考试获得任职资格……
在郭明义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家庭的烦恼,有的只是理解、支持和甜蜜。
“德不孤,必有邻。”5800名矿山志愿者,高扬起“郭明义爱心团队”大旗
2006年12月,不幸先后降临到两个普通矿工的家庭: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了白血病;刘孝强15岁的儿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症。
听说张国斌的女儿病了,郭明义立即赶到医院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元钱。为帮助解决高昂的治疗费用,郭明义在全矿发起了爱心捐款活动。很快凑齐3万多元,郭明义又捐了700元。
为救助刘孝强的孩子,郭明义甚至“托人”违规把自己医疗账户上的3000多元钱取了出来。
为了救孩子,郭明义还走进鞍山广播电台直播间,呼吁社会各界献爱心。12月27日,在郭明义的倡导下,400多名工友和社会爱心人士,采集了血液样本,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张国斌的女儿从死神手上挣扎出来;而刘孝强的儿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不幸离开了。
这深深地刺痛了郭明义。经常献血的郭明义深知,要根治白血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植造血干细胞。他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倡议书,走遍齐大山矿机关科室和70多个班组,声情并茂地朗诵,呼吁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
浴池是工友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为动员更多人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行列,郭明义每天下班后都不顾疲劳来到浴池,为一个个工友搓澡,不厌其烦地介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的工友不好意思了:“别搓了,我明天就去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郭明义的“计谋”得逞了!
郭明义透着一丝“狡黠”说,我的一个绝招就是“软磨硬泡”,有的人不太愿意参加爱心活动,我就找机会帮助他,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欠我的人情,成为我爱心活动的积极分子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德的感召力,永远胜于说教。郭师傅给了我们一个榜样、一个渠道。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善良的种子,是郭师傅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向善之心。”漂亮的“80后”高微说。
高微和郭明义在一层楼办公。每次看到郭明义献血、捐款,她都深受感动。终于有一天,她找到郭明义,“郭叔,我也想捐助一个孩子上学。”郭明义把她介绍给“希望办”。如今她不仅捐助了2个孩子读书,还和丈夫、公公一起成为郭明义爱心团队的骨干成员。如今,丈夫范世威已经献血5次。
艾伦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看到郭明义到市“希望办”,艾伦好奇地问他去干什么。郭明义把捐资助学的道理讲给他听,艾伦被感动了,硬要郭明义带他去“希望办”为孩子捐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郭明义的带动下,公司70%的“80后”都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包子铺老板、小吃店服务员、复印社打字员、工人、教徒,甚至还有“小偷”……都被郭明义吸收到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里来。
2008年12月,受郭明义影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的矿山大型生产汽车司机许平鑫与武汉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顺利完成了捐献,成为全国第1066例、鞍山市第5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动员无偿献血,在很多单位都是一件难事。在齐大山铁矿,每到献血日,献血车开到单位楼下,一来就是上百人。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位前来参加献血的家庭妇女说:“这也就是郭明义呗,其他人用轿抬,我也不去。”工友李久红当场感慨:“这叫什么?这叫人格魅力!”
德不孤,必有邻。2009年7月29日,矿业公司召开“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动员大会,会上打出了以郭明义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旗帜。
时隔一年,“郭明义爱心团队”已发展成七支志愿者大队:希望工程郭明义爱心联队、郭明义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郭明义慈善义工服务大队、鞍山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俱乐部、鞍山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浩浩荡荡,共有5800多人。
今年6月25日,鞍山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成立,190多名矿业公司的干部职工和24名鞍山市民踊跃参加。这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加入俱乐部的首批200多名志愿者中,有8对夫妻、2对兄弟兄妹。郭明义和妻子孙秀英、妹妹郭素娟、妹夫高军都是俱乐部首批成员。
鞍山市副市长王忠哲,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杨靖波、经理邵安林也都在捐献遗体(器官)签名板上郑重地签下自己名字。在现场礼仪服务的4名女青年和一名在现场拍照的女干部也被感染,会议一结束,立即找到郭明义要求加入俱乐部。
一连串数字展示了郭明义爱心之路的“转型升级”:
2006年以来,郭明义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
从十里铁山,百里钢城出发,郭明义像爱的使者一路播撒阳光,传承雷锋精神,汇聚一切爱的力量,让鞍山,让辽宁,让全中国永远是和谐的春天!
- 上一篇:胡锦涛作重要指示 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先进事迹
- 下一篇:三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