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旨要
时间:2010-12-29 14:04 来源:网络 作者:消息 点击:次
陈杰思
我们在此宣告,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并且由历代圣贤表述出来。
先师圣人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是十大义理的奠基人。《论语》一书已建立了十大义理的基本框架,历代圣贤则为之添砖加瓦。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十大义理为核心的中华道统代代相传,以致永远。
凡我炎黄子孙,应当有两个明显标志:身体上具有中华血统,心灵上具有中华十大义理。我们要用汉语和十大义理为主的中华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如果只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而不去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只能给民众造成传统文化一团漆黑的印象。驱除黑暗的方法是,点燃一盏灯。同理,驱除糟粕的正确方式是,弘扬传统文化之精华。《中华十大义理》一书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汇聚。
一个民族的道德观和民族精神,不是由抽象的理论制造出来的,也不是某一个伟人主观想象出来的,而是如同地下溶洞一样,是亿万年点点滴滴自然形成的,本书正是汇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和道德观点点滴滴的精华。
民国初年废除读经,使中华民族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丧失了文化经典的教育。这一文化专制政策对中华民族的损害,远远超过清代文字狱。我们不赞同在读儒家经典之时,拒绝学习西方文化,也不能赞同在学习西方文化之时排斥儒家文化经典,因为,这两种方式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中华民族丧失传统文化经典的滋养,人文精神失落了,传统道德丧失了,民族精神沦落了,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
任何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而且,要保持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代代相传,就必须推行经典教育。阿拉伯人可以在教堂读《古兰经》,西方人可以在教堂读《新旧约全书》,为什么中华儿女在教室里读《四书五经》就不可呢?
弘扬中华文化的第一步,就是读经。不仅仅是儿童读经,而是全民读经;不仅仅是读经,而且是尊孔读经。读经必尊孔,尊孔必读经。若读经之时,对以孔子为首的中华圣贤没有崇敬之心,就不会虚心接受圣贤的教导,不会将经文转变为信念。若尊孔之士不读经,则不知圣贤的教诲,尊孔就成为一种空洞的情绪。如果有人还对尊孔读经这句口号有所顾虑的话,我愿意补充说明三点:当代中国的尊孔读经与北洋军阀的尊孔读经目标不同,现在的目标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道德;在读经之时并不排斥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读经时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一面高喊要弘扬中华文化,一面又反对读经,这是典型的南辕北辙行为!
经典学习还有一个主次的问题:经典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主,其它诸子的经典为辅;圣贤经典为主,诗文经典为辅;中华经典为主,外国经典为辅。一个人首先要读儒家经典,确立了基本的价值观之后,有了分辨能力和抽象思考的能力之后,再去读道家经典、佛家经典。诵读圣贤经典,体悟圣贤之道,才能理解并体会诗文经典中所蕴含的义理。否则,只能停留在表面文字层面,而不能体悟诗文中的精神。中华经典与外国经典表达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但是,中华经典因同中华具体的人文环境与历史传统相联系,也与中国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相应,因此,学习中华经典效率最高。
背记与理解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并行不悖的,相辅相成的。特别是文化经典,如果要达到深刻的理解,就必须背记。通过背诵,不仅仅使某一经典语句进入到学习者的意识库藏中,而且整个语境(该经典语句的上下文)也迁移至意识库藏中。同时,通过对经典的广泛背诵,也有其它与这一经典语句相关联的许多经典语句,进入意识库藏中。当我们对该经典语句进行理解和体证之时,意识库藏中该经典语句的具体语境就在意识中全盘呈现,与此经典语句相关联的大量经典语句就会浮现于大脑中,该经典语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深刻的体证,避免对经典语句有片面的、孤立的认识。
经典背诵,是将一句句经典语句所载负的意义、精神及意象,纳入背诵者的意识库藏之中,在意识库藏中聚集起来,在潜意中形成大量的良性心象,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转化为人格,转化为信仰,转化为动机。当人处于一个特定的境遇之中时,相关的经典语句就会在自己的意识中显现,引导人的思想意识,指导人的行为。
经典诵读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让学生背记这句经典语句的某字相当于现代汉语某个词,从而略知古文中的某句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某句话,这样诵读者才会知道某句经典语句的大致含义。
儿童的心灵处于空灵状态,经典语句不会受到阻碍而能通畅地进入到意识库藏中,在意识库藏中也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排斥,而且,经典语句在此情况下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大量的经典语句能在意识库藏聚集起来,形成主导的意识,并以这种主导的意识来对待、衡量、取舍、评判后来进入意识库藏的信息。在一张白纸上,我们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而如果纸面已经画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就无法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上去了。
废除读经之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曾有两次接触儒家经典的“机会”,这两次“机会”竟然是出现在将儒家经典妖魔化的两个时期: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二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批林批孔”。在这两个时期,对儒家经典妖魔使用的方法是:
1、肢解法:不是将儒家文化经典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将儒家文化经典肢解成碎片,然后进行断章取义地解释。在那个时代,人们看到的是作为批判材料的儒家文化经典的选读本,看到的是夹杂在各种批判文章中的儒家经典引文。
2、挑刺法:将儒家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隐藏起来,专门去搜集历代儒家人物的某些偏激的观点和儒家人物的某些污点,加以大力渲染,推而广之,以偏概全,以彻底破坏儒家的正面形象。
3、归谬法:将儒家的某些观点加以夸大,加以引申,成为一种极端的观点;或者将儒家理论不合适宜地另一条件之下,产生严重后果后又归咎于儒家。例如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孔子是针对某些女子身上存在的缺点而说,但如果将这句话无限夸大,上纲上线,就会将孔子的这句话说成是男尊女卑,歧视妇女。
4、嫁祸法:传统中国社会存在着诸多弊病,有些弊病是由人性中恶的因素导致的,有些弊病是由专制腐败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有些弊病则是由法家、道家、佛家的某些偏颇而导致的,在批孔反儒之时,以上弊病统统算在儒家头上。
5、偷换法:儒家经典是“药”,社会弊病是“病”,有些弊病正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儒家理论而产生的,有些社会弊病正是抛弃了儒家经典之“药”后才产生的,如果将这些弊病归罪于儒家,也就是将“药”偷换成“病”。如“吃人”的礼教之所以产生,正是抛弃了儒家以“仁”为旨的礼教所致;阿Q式的人物之所以产生,国人的劣根性之所以存在,正是十大义理丧失的结果。
6、对立法: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这是文革逻辑!北洋政府倡导尊孔读经是为了稳定其统治,而我们倡导的尊孔读经则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仅仅因为尊孔读经被北洋政府提倡过,就要将它打入冷宫,正像不能因为北洋军阀吃饭,我们现在就不能吃饭了,一定要改吃石头。在这六种邪法之中,任何神圣的经典都会变得一无是处。
1、肢解法:不是将儒家文化经典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是将儒家文化经典肢解成碎片,然后进行断章取义地解释。在那个时代,人们看到的是作为批判材料的儒家文化经典的选读本,看到的是夹杂在各种批判文章中的儒家经典引文。
2、挑刺法:将儒家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隐藏起来,专门去搜集历代儒家人物的某些偏激的观点和儒家人物的某些污点,加以大力渲染,推而广之,以偏概全,以彻底破坏儒家的正面形象。
3、归谬法:将儒家的某些观点加以夸大,加以引申,成为一种极端的观点;或者将儒家理论不合适宜地另一条件之下,产生严重后果后又归咎于儒家。例如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孔子是针对某些女子身上存在的缺点而说,但如果将这句话无限夸大,上纲上线,就会将孔子的这句话说成是男尊女卑,歧视妇女。
4、嫁祸法:传统中国社会存在着诸多弊病,有些弊病是由人性中恶的因素导致的,有些弊病是由专制腐败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有些弊病则是由法家、道家、佛家的某些偏颇而导致的,在批孔反儒之时,以上弊病统统算在儒家头上。
5、偷换法:儒家经典是“药”,社会弊病是“病”,有些弊病正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儒家理论而产生的,有些社会弊病正是抛弃了儒家经典之“药”后才产生的,如果将这些弊病归罪于儒家,也就是将“药”偷换成“病”。如“吃人”的礼教之所以产生,正是抛弃了儒家以“仁”为旨的礼教所致;阿Q式的人物之所以产生,国人的劣根性之所以存在,正是十大义理丧失的结果。
6、对立法: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这是文革逻辑!北洋政府倡导尊孔读经是为了稳定其统治,而我们倡导的尊孔读经则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仅仅因为尊孔读经被北洋政府提倡过,就要将它打入冷宫,正像不能因为北洋军阀吃饭,我们现在就不能吃饭了,一定要改吃石头。在这六种邪法之中,任何神圣的经典都会变得一无是处。
中华民族精神何处找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很难全面地看到,看到了我们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到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寻找。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典是历代圣贤的教导,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是为人处世的典范,经典是历史验证的义理。在传统文化经典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圣贤,面对我们,站出来讲话。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接受历代圣贤的教导。
读经八法:
恭:经典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我们首先要培养对孔子及历代圣贤的恭敬之心,并以此恭敬之心来面对经典。以恭敬之心来面对经典,我们才会虚心接受经典的教导。如果以傲慢的态度,以批评的方式,以挑剔的眼光,来面对经典,经典就发挥不了“导人向善”的作用。建议在诵读经典之时,先向圣人孔子焚香敬拜,有了对圣贤的恭敬之心,再读经典。读经之时要敬拜孔子等历代圣贤,而读一般的书则不必同时敬拜作者。读经要以恭、静、悟、信的心态面对经典,而读一般的知识类的书则可以用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
静:清除杂念,将自己的心灵调整到心如明镜的空明状态,进入到灵妙的虚静状态。如果经典的精神如果进不了你的心灵,那就说明你的心灵之中有许多杂念再起着阻碍的作用。如果要在一个杯子里注入清水,必须先将杯中的污水倒掉。要专心致志,在诵读经典时集中精力,直接面对经典,不能分心。所以,每次诵读都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之中,使用三十分钟以上的时间进行诵读。
诵:读经可以全篇或整段地诵读,而其它类型的书籍则只需看或默读就可以了。读经可以集体诵读,以相互感染;读一般的书则只是个人进行。
记:通过反复诵读,使经典语句进入到大脑中,牢记在心。众多的经典语句进入到意识库藏之中,成为人生思考的基本素材,转化为人格,转化为动机,成为行为的标准。
恒:经典的诵读要持之以恒,对经典要终生奉读。能够背诵仅仅是最低要求。如果背诵之后,就置于一旁,那么,所背诵的经典,也会从记忆中慢慢消失。在背诵之后,过一年半载,就要重新拿出来重新诵读。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对经典语句就会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和理解。读经要终生多遍反复地读,而一般的书籍则在某一时读一遍就可以了。
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经典语句,才能领悟并接受经典语句所饱含的生命精神。一般的读书活动,需要对书的内容进行理解。读经则不同,诵读之时,只需知道每个字的形、音、义即可。至于整句话的深刻含义,则必须在诵读大量经典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与体悟;并且,必须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才会有深刻的理解与体悟。因此,在幼儿读经时,对每个句子进行长篇大论地讲解,并无必要。
信:即相信经典。经典的正确性,是经过数千年无数人的生命验证,也经过历代大儒和各类社会精英的认证,一个初学者,或者一个平民,尚没有对经典提出置疑的能力,如果不以坚信的态度对待经典,而是用怀疑的眼光对待经典,他就不能分享经典的智慧。通过理解、体悟,通过行动与探索,并通过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式,使经典语句负载着的生命精神,直接触入到学习者的精神世界中,转化为学习者的健康人格与品德。
行:当经典语句进入到自己的心灵中,就潜化为内在的品格与行动准则。每当你处于某一情景之中,与此情景相联系的经典语句就会呈现于自己的心灵之中,引导意识的方向,为在此情景中的行为提供了价值取向和行为指南。如果不经过熟读背诵,没有大量经典语句储存于自己的心灵之中,当人处于某种境况之中时,就会不知所措,在此情形之下,人们也不可能临时去翻阅经典,从经典中去寻找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经典语句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路口上,都有细致而明确的指导。
在香港慈善家冯燊均先生的捐款资助下,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将于2005年1月正式启动。冯先生出任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席,领导并推动诵读工程。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的宗旨是:遵从圣贤教导,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健康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继承传统美德,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将具有以下十大特点:
1﹑系统全面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生存智慧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讲,以上这六个方面对于一个人的素质提高都是必不可少的,只讲其中一个方面,都将是片面的。
2﹑选择典型
经典语句是指中华民族数千年对人最具有教导意义的代表性语句﹐主要选自四书五经,同时还选用董仲舒、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历代大儒的经典语句,同时还从《老子》﹑《庄子》﹑《坛经》等其它文化典籍选取一部分。
3﹑去繁就简
事过数千年,古代许多名物﹑制度﹑事实,一般人不必花时间去了解,可以略去。否则皓首穷经,难得其精髓。越千年而可以代代传递者,唯有义理。
4﹑取其精华
必须以仁爱﹑正义﹑科学﹑民主作为标准,对中华文化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区分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若是将精华作为糟粕,或将糟粕误以为精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5、主题鲜明
5、主题鲜明
我们将中华义理分解成许多思想主题,每个主题形成一个单元,每个主题之下,汇聚中华民族历史上历代思想家的思想片断和经典语句,每一段时间的诵读活动,必须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来展开。唯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形成一种明确的思想和认识。
6﹑结构合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必须探索并确立能有效包容中华文化精华的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找到知识要点和连接知识要点的线索,我们才能将代表中华文化精华的经典语句,作出合理的安排。每一经典语句都可以在这一结构中找到安置它的恰当位置,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为学习者提供理解、接受儒家道德文化的快捷方式。
7﹑注重精神
自清代以来,很多人讲传统文化,只是讲传统文化的事实,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即中华义理,极为轻视。中华文化在丧失其内在的精神之后,必定走向衰落。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注重文化之精神,注重文化之灵魂,可以补救以上弊病。
8、诵记理解
通过反复诵读,使经典语句进入到大脑中,牢记在心。在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学习者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要求来选择学习内容,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要求学习者要用自己的理性认知能力去理解经典语句的真正含义,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同时用心灵去感悟,用生命去体会,不必刻意去辨析每个字的解释上的细微差别。通过理解、体悟,通过在自己的行为上的体现与探索,并通过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式,使儒家经文经负载着的生命精神,直接触入到学习者的精神世界中,转化为学习者的健康人格与品德。
9、学以致信
学习经典语句,并将它们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信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儒家经文,才能领悟并接受儒家经文所饱含的生命精神。培养学生尊崇孔子及历代圣贤之情,促进学生的内在善性得到充分的呈现,培养学生的道德良知,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动机,培养学生的内心信念。
10、知行合一
经典诵读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关注生活,面对现实,鼓励并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文体活动、劳动、科学活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民俗活动、社会交往中,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能力。当经典语句融入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之中,就会转化成学生的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有效指导,经典语句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路口上,都有细致而明确的指导。经典语句的精神,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以上是本人对于经典教育的基本认识,借此机会奉献给诸位,希望对于当前的各类经典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参加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的学习的同学,能够体会并运用本文提出的原则。
- 上一篇:国乐演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