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儿童兴起国学热
时间:2010-12-29 13:14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 点击:次
今年5岁的小雪到省图书馆参加国学大讲堂,第一次穿博士服读《三字经》,让她既新奇又开心。
孩子们在哈尔滨文庙快乐诵读《千字文》。
黑龙江新闻网讯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到在哪所大学学到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受人尊敬老人的经历说明儿童时期的学习会影响人的一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大树的根基却是从小受到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教育。近年来,中华传统国学教育走入冰城儿童的学习生活。
轻轻松松学经典
当许多孩子在周末或假期穿梭于哈尔滨市大街小巷的英语班、数学班、钢琴班时,却有这样一群孩子每个周六都兴高采烈地参加一个特别的课程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孩子们喜欢它的原因不仅因为在这里学习的东西有趣,更因为这里没有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习题及没完没了的测验,只需动动耳去听、动动口去跟读,便是全部的学习要求。
王琦贺小朋友就是这个国学班的一员,虽然今年才6岁,但是他学习国学已一年多了。周六一早,他就不停地催着妈妈快带他出门上他最爱的国学诵读课。课堂上,大屏幕上出现了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动画场景,小琦贺和小朋友们眼盯着动画跟随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地大声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之后,老师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知道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课间,老师还会领孩子们围绕刚刚诵读的内容做一些互动游戏,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亲子阅览室,每周日都举行公益性的国学大讲堂,所有的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来自哪所学校,都可以到这里穿上国学服装、大声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省图书馆少儿服务部程岩主任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们采购回来的儿童读物中国学经典书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反映希望能有专人给孩子们讲解这些经典内容。为此,他们就和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办了这个“国学大讲堂”。前来参加和咨询的人越来越多,社会需求很大。程主任还告诉记者,他儿子就读的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早就开了国学课。
记忆黄金期打好基础
无论是见面还是道别,国学诵读班的孩子们都会给人鞠躬90度。王琦贺的妈妈鲁女士告诉记者,常言道树人先树德,老祖宗留下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是很好的思想启蒙和道德规范教材。说起孩子上国学班的收获,鲁女士感受颇深,“以前孩子很淘气,现在却越来越懂事了,非常敢说话,不怯场,还特别懂得礼让,识字量也比同龄的孩子多。一次看到路人打架,孩子说‘妈妈,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打架太不对了。’我当时很庆幸让孩子学国学,这肯定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哈尔滨市家庭教育专家王子木老师告诉记者,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的知识,可能不一定全理解,但却终生牢记。经过千百年验证留下的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三字经》就是一部史书,《弟子规》是人的行为规范,《千字文》里则蕴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孩子背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理解、领悟,进而细分,因此可以说童蒙国学是一种通识教育。国学诵读班的隋鑫老师说,她接触童蒙国学后才发现,原来我们上学时特别头疼的历史事件、朝代更替等知识在《三字经》里都有,先人留下的启蒙教材包罗万象,甚至可以对一个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都有帮助。
哈尔滨市国学研究专家秦光齐教授认为,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且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品质结构,通常又称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所以才强调“首孝悌,次见闻”。
“国学”课加压还是减负
“国学”的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初的清末,当时学界针对“西学东渐”而力挺“国学”以抗衡。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以儒学为主体,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一张最亮眼的“名片”备受追捧,反映了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有一部分人对“国学”的重新兴起仍持否定态度,认为现在孩子功课很多,再读古书不但浪费时间也增加压力。还有人认为现在工业这么进步,金融发展那么快,再反过来读经似乎是与经济效益脱节。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耿万云认为,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奇迹和社会稳定的奇景,越是这种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越应呼唤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说到经济效益,最实际的例子就是孩子们通过背诵古书启发了智慧,打稳了文字和文化基础、增加了识字量,再读教科书时就会事半功倍,非但不会增加压力,反而节省时间和教育经费,这本身就是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园里,国学课仍是以校本课程或是选修兴趣课程的形式存在,教材自定,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在哈尔滨市,开设国学课程且能效果较好的仅有闽江小学、延兴小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部分学校。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王纲主任在外地调研时甚至发现有些学校国学教育失败竟然是因为教师的抵制。因为在没有增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许多老师不愿意背国学、讲国学。
在哈尔滨文庙,记者遇到了来自台湾的苏先生。苏先生说,他在台湾就知道已有80年历史的哈尔滨文庙,是全国第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苏先生说,在台湾,《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都是小学的必修课,到孔庙参加祭孔大典也是学校经常举办的活动之一。但是哈尔滨的文庙有点冷清。眼下,教育部门已开始意识到国学经典著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中华诵”为主题的夏令营、研讨会纷纷召开。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发起的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已启动。要求试点省份可采取推进区域性试点或在部分学校试点的方式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发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培育师资队伍。
轻轻松松学经典
当许多孩子在周末或假期穿梭于哈尔滨市大街小巷的英语班、数学班、钢琴班时,却有这样一群孩子每个周六都兴高采烈地参加一个特别的课程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孩子们喜欢它的原因不仅因为在这里学习的东西有趣,更因为这里没有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习题及没完没了的测验,只需动动耳去听、动动口去跟读,便是全部的学习要求。
王琦贺小朋友就是这个国学班的一员,虽然今年才6岁,但是他学习国学已一年多了。周六一早,他就不停地催着妈妈快带他出门上他最爱的国学诵读课。课堂上,大屏幕上出现了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动画场景,小琦贺和小朋友们眼盯着动画跟随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地大声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之后,老师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知道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课间,老师还会领孩子们围绕刚刚诵读的内容做一些互动游戏,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亲子阅览室,每周日都举行公益性的国学大讲堂,所有的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来自哪所学校,都可以到这里穿上国学服装、大声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省图书馆少儿服务部程岩主任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们采购回来的儿童读物中国学经典书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反映希望能有专人给孩子们讲解这些经典内容。为此,他们就和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办了这个“国学大讲堂”。前来参加和咨询的人越来越多,社会需求很大。程主任还告诉记者,他儿子就读的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早就开了国学课。
记忆黄金期打好基础
无论是见面还是道别,国学诵读班的孩子们都会给人鞠躬90度。王琦贺的妈妈鲁女士告诉记者,常言道树人先树德,老祖宗留下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是很好的思想启蒙和道德规范教材。说起孩子上国学班的收获,鲁女士感受颇深,“以前孩子很淘气,现在却越来越懂事了,非常敢说话,不怯场,还特别懂得礼让,识字量也比同龄的孩子多。一次看到路人打架,孩子说‘妈妈,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打架太不对了。’我当时很庆幸让孩子学国学,这肯定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哈尔滨市家庭教育专家王子木老师告诉记者,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的知识,可能不一定全理解,但却终生牢记。经过千百年验证留下的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三字经》就是一部史书,《弟子规》是人的行为规范,《千字文》里则蕴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孩子背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理解、领悟,进而细分,因此可以说童蒙国学是一种通识教育。国学诵读班的隋鑫老师说,她接触童蒙国学后才发现,原来我们上学时特别头疼的历史事件、朝代更替等知识在《三字经》里都有,先人留下的启蒙教材包罗万象,甚至可以对一个人高中和大学的学习都有帮助。
哈尔滨市国学研究专家秦光齐教授认为,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且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品质结构,通常又称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在传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所以才强调“首孝悌,次见闻”。
“国学”课加压还是减负
“国学”的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初的清末,当时学界针对“西学东渐”而力挺“国学”以抗衡。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以儒学为主体,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一张最亮眼的“名片”备受追捧,反映了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有一部分人对“国学”的重新兴起仍持否定态度,认为现在孩子功课很多,再读古书不但浪费时间也增加压力。还有人认为现在工业这么进步,金融发展那么快,再反过来读经似乎是与经济效益脱节。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耿万云认为,今天的中国创造了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奇迹和社会稳定的奇景,越是这种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越应呼唤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说到经济效益,最实际的例子就是孩子们通过背诵古书启发了智慧,打稳了文字和文化基础、增加了识字量,再读教科书时就会事半功倍,非但不会增加压力,反而节省时间和教育经费,这本身就是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园里,国学课仍是以校本课程或是选修兴趣课程的形式存在,教材自定,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在哈尔滨市,开设国学课程且能效果较好的仅有闽江小学、延兴小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部分学校。哈尔滨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王纲主任在外地调研时甚至发现有些学校国学教育失败竟然是因为教师的抵制。因为在没有增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许多老师不愿意背国学、讲国学。
在哈尔滨文庙,记者遇到了来自台湾的苏先生。苏先生说,他在台湾就知道已有80年历史的哈尔滨文庙,是全国第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苏先生说,在台湾,《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都是小学的必修课,到孔庙参加祭孔大典也是学校经常举办的活动之一。但是哈尔滨的文庙有点冷清。眼下,教育部门已开始意识到国学经典著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中华诵”为主题的夏令营、研讨会纷纷召开。近日,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发起的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已启动。要求试点省份可采取推进区域性试点或在部分学校试点的方式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开发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专门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培育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