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谈经典
毛泽东
许嘉璐
陈至立
孙中山谈经典教育
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革命家、政治家、民国缔造者 孙中山
(见孙中山《三民主义》演讲词之民族主义第六讲)
毛泽东谈经典教育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毛泽东
(见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
江泽民谈经典教育
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说明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也说明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过独特的贡献。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日月之食的记载。从秦代到清末的二千一百多年间,哈雷彗星出现二十七次,中国都有记录。汉代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和演示日月星辰的浑天仪。先秦的数学家提出了勾股定理。南北朝的祖冲之算出圆周率为3.1415926。中国的丝织、制瓷、冶金、造船技术很早就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明代朱载堉首创十二平均律,后来被认定为世界通行的标准音调。中国的医药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特别是中国的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直到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
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它是通过各种学科、各种学派的相互砥砺、相互渗透而发展的,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而进步的。阳光包含七种色彩,世界也是异彩纷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江泽民
(见江泽民1997年访美在哈佛大学演讲《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境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用朗诵加上音乐诠释的形式表现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古典诗文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江泽民
(见江泽民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谈经典教育
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共总书记 胡锦涛(见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8月12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下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立民、喻民、养民、惠民”。……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的一句千年传世格言。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曲,屡遭坎坷而不馁,*着就是这样发愤图强、坚韧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在建设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善人亲民,讲求和睦相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秉承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的优长,兼济八方的精神……
——中共总书记 胡锦涛
(见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4月22日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演讲)
温家宝谈经典教育
大家知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还有就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由于地震、洪水、瘟疫、灾荒,由于异族的入侵和内部的动乱,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和学派。这就是有名的诸子百家。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文化因素将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各不相同,而心灵、情感是相通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的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各民族的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对于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应该彼此尊重,人类因无知或偏见引起的冲突,有时比因利益引起的冲突更可怕。我们主张以平等和包容的精神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开展广泛的文明对话和深入的文化交流。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见温家宝2003年访美在哈佛大学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
李岚清谈经典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青少年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更要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大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原国家副总理 李岚清
(见李岚清《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序言)
王光英谈经典教育
从某种意义和某种角度上说,中华文化具有“伦理性”的特点,强调如何“做人”;西方文化则具有“科学性”、“法理性”的特点,强调如何“做事”。在工业化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曾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通过吸取西方文化的营养而使自身得到成长;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普遍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时,许多西方有识之士都在呼吁,要从中华文化中获取西方文化继续发展的营养。“做人”和“做事’,“伦理”和“法理”的文化是可以互补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也是可以相互吸取营养而使自身得到成长的。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这显然是片面乃至不公正的。中华文化长期以来教育人要有经世、入世的理念,即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教育人要有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理念,即人民至上的理念。这就从根基上决定了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能够根据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主动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推动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兴旺。今天,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无疑表明了中华文化正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走向复兴。我们这代人,从小就习读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教育我们,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操,即要通过自身修养,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区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人。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优势成分对我们这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教化和推进作用。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王光英
(见王光英《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一文)
许嘉璐谈经典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利坚,以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高度的科技,用他的各种商品夹裹着各式各样的文化,进入到整个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当然,美国文化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其中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那是美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统治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惟我独尊,惟己为大,个人至上,消费至上等等的思想,在这些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大片当中夹裹着,进入到每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是我们也别忘了,在强势的经济所带来的也有野性的文化、兽性的文化,把人类拖向罪恶深渊的文化。再者,如果所有国家的儿童一出生就吃的是美国的奶粉,穿的是米奇牌的服装,稍大一点,看的是迪斯尼的动画,再大一点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再大一点,听的是摇滚、爵士,看的是西部大片,那将是地球的灾难,人类的灾难,因为我们的孩子们也都沾染上了惟我独尊,惟己为大,消费至上,享乐至上,个人至上,都至上,最后谁至上,谁有力量谁至上,谁能打败别人谁至上。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一定犯人。但是美国的文化是先发制人,我觉得你不顺眼,我就可以打你,天赋我权,世界不得安宁,家庭不得安宁,人心不得安宁。但是我相信不会有这一天,因为它违背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人类的文化必须是多元的才能前进,因为任何一个文化只有在不断吸收异质文化有益的成分的基础上,才能前进,中华民族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这个时候,如何抵御病菌的侵染?我们既要打开窗子,打开门,让新鲜的空气进来,那么你就不能完全杜绝蚊子、苍蝇也进来,我们不能因为进来蚊子、苍蝇就闭关自守,中国人的教训够惨痛的。自16世纪起,我们闭关自守就让世界上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在别人的几艘炮舰的攻击下,就变成了半殖民地,牺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改革永无止境,开放没有结束之时,那么对进来的蚊子、苍蝇怎么办?一,打掉它,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打是打不尽的,电动驱蚊器也驱不尽的。那么,只好自己再强身,强身就是弘扬自己民族的文化,让它像春雨无声的渗透到每一个人,特别是未来接班人的心头,这样蚊子叮几下,起个小斑点而已,吃了苍蝇叮的食物不会得肠胃炎。
今天看到了有中学的孩子、小学的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我非常高兴,他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老师教我,既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也读“孟子见梁惠王”,还读“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背《千家诗》,因而至今一些经典还耳熟能详,内容可能都忘记了,但是“修齐治平”,这样一个人生应该具有的,生活的逻辑和伦理的逻辑,深深地种在我的心里。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见许嘉璐在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呐喊》一文)
我给博士生出过一道思考题: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我觉得,除了封闭、积贫积弱、“文革”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许多中学生写的汉字还不如日本人,也不如台湾。多年极左的政治运动导致传统文化断层,这是一个惨痛教训。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作那么多形而上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认为单是业余诵读还不够,它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希望教育部门考虑。古诗文诵读还要与历史学习结合起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见许嘉璐《人文教育访谈录》,载人民日报2000年2月25日第8版)
何鲁丽谈经典教育
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从小诵读文化经典,就能比较扎实地打好文化基础,接受优秀人文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定会开花结果,受益终生。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何鲁丽
(见何鲁丽2005年在“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幕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