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本---孝
时间:2012-09-06 22:21 来源:张家界阳湖坪九年制学校 作者:肖芳 点击:次
——张家界市首届“道德大讲堂”志愿者培训心得
时间从不停留,此时的我没有哀叹之意。2500年前的春秋,恍若穿越时空。七月,阳光盛放,十余天的培训,四天的服务工作,已把最美好的留在了心底。照片上200多张笑脸,黄色的T恤如阳光般耀眼;笔记本上记录满满的箴言,老师讲课时的情形重又浮现;真想把所感所想不遗余力地倾注于笔端!
接到培训通知,我带着懵懂,带着领导的信任于7月6号前往天门小学报到,校长的鼓励“学习了会对你有好处,还能让你成为一个淑女”让我心里充满期待。其实“道德大讲堂”早在云南、山东等地办得有声有色,而我不免后知后觉。这一次走进湖南,走进张家界,是机缘,是难得。离不开决策者们的敢为人先,离不开从外省赶来的老师们的倾力倾为,更离不开庞大的义工群体:幼教工作者、大学生、社会人士、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身为其中的一员,我学习着,见证着,付出着,快乐着!今年的暑假因为培训意义非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常想:怎样去教学生?把什么教给学生?这次培训学习为自己解开了疑惑。“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把“教”字拆开来看,左为“孝”,右为“文”,意即先教孝道,再教文化,多么精辟的解说!今天我们重新拾起经典,为何?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国的至圣先贤从天道醒悟出来的人道,是超时空、超族群、超阶级的,具有普世价值,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是照耀全人类的普照之光。马克思思想、印度的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扬光大,是因为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一致性。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特雷莎修女把一生奉献给了穷人,在《弟子规》中的注解不正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有理由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理直气壮地去弘扬!
且说“孝”,从根本上说传统文化就是道德。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只有孝道,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所在。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反之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孝是一切爱的起点,是所有爱的种子。
未培训之前,我自认做到了孝顺父母,父母不在身边,我时常打电话问候,陪他们聊聊天,过生日时给他们寄钱,假期抽空去看看他们……培训后才知理解肤浅,做得远远不够。何为孝?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父母所想的我可体会到了?父母对我的希冀我可实现了?是否做到引导父母接受圣人的智慧,让他们生活得更自在?现在生活在姨妈家里,我又是否做到了“事诸父,如事父”?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如果我自身做不到孝,又如何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 认识到了“孝”的真谛,又如何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无疑是最好的教材,1080个字,360句,113条做人准则,是让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指南针。同为教师,黑龙江的王琦老师、成都的肖陈颖老师在力行的同时,不忘在教学中结合《弟子规》,创造性地挖掘并适时地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培训期间的分享会上,走上台前的中学生深刻地为自己以前的不懂事真诚忏悔,台下掌声雷动,为他的勇敢鼓掌,为他的成长欣慰,不禁忆起梁启超先生所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对父母心怀感恩的孩子,怎会不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圣贤教育,足以改变命运!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论坛期间,一位老师曾说学习了八年,只做到了《弟子规》中的百分之三十,一开始以为他是出于谦虚,翻开书才知做全的艰难。我深知践行并非一朝一夕便有成效,但却需要一朝一夕的累积,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需要“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耐性。
2500年后的今天,驻足于夫子像前,鞠躬的身影虔诚,遥想夫子微微一笑,老师已渐行渐远,现在学习并不迟, “纵去远,以渐跻……圣与贤,可驯致。”
2012年9月6日
- 上一篇:义工百问百答(新人必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