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时间:2011-02-27 20:24 来源:张家界国学网 作者: 点击:次
【原文】 韩公盛德古今无,人己同亲未有殊。 至圣中怀诸佛量,子孙世世耀麟图。
|
【注解】
喜欢得到,不喜欢丢失,这是他人和自己相同的想法,势利小人忌讳别人获得,高兴看到他人损失,这是因为他心胸狭窄,不能平和的缘故。抑或思考财物聚集和散失,势力的兴盛和衰败,事业的兴旺与废弃,学问的进步与倒退,功名的成功与失败等一系列事情,别人的成功和获得对自己没有丝毫伤害,而自己为什么要产生忌恨的心理?别人的失败和倒退对自己没有丝毫好处,而自己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高兴呢?这样的人常常自己给自己带来有害无益的烦恼,只会增加自己的罪孽。
【故事】
宋朝韩魏公韩琦,字稚圭,一生心怀公平地待人接物,从来不过分苛求人事。在他当政期间,读书人每天拿着自己的文章奉献给他。凡是他认为作品好,便抄写录存经常诵读,钦佩之余,说「我韩琦赶不上人家的文才。」凡是他认为作品不好的,就亲手把这类文章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听到他人有善事便欢喜庆贺,赞叹欣赏,说「这是个正人君子呀!」听到别人犯了过错,便把手放在胸前长久地叹息,说「这人平常很好,怎么会有此过失,会不会是传话人传错了。」有人告诉韩公说「能表彰好人,也能惩处恶人,才有君子仁人的公正平和的心理。公总是赞叹而没有批评,这不能算是正直的道理。」韩公说「当今人才辈出,大加奖励提拔都恐怕不能振兴,怎么能容许稍微出现挫抑人才的作法。而且,君子和小人哪个朝代都有。如果对恶人恶事处分过于严厉,就杜绝他们改恶从善的道路,就会使恶人自暴自弃。我身为宰相,要为朝廷培养人才,所以我看待别人的得失,就像看待自己的得失一样。大体应当这样,怎么能同乡野阉畜牲的作法那样一割了事,或像一般人那样随声附和,取媚世态呢?」指责韩公的人又惭愧又佩服他。韩公后来五福齐全,儿子封了王爵,女儿作了皇帝的妻子,子孙为官,世世代代门庭繁盛。一直到南宋末年,还有后代作朝廷大臣的韩氏子孙。
执政三朝德望隆,平心接物不矜功。视人犹己存仁恕,胞与为怀慕魏公。
——摘自《太上感应篇白话解》(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