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爱心之旅,南通这座美丽、开放、兼容、文明、传统的城市留给我们深深的印记,相比之下,我暗叹家乡的距离,但也看到了文明曙光。
家乡是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山美水美世人皆知,通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城市初具规模,中外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足,而淳朴湘西人的特质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一天比一天下降,如何在家乡传递现代文明?如何构建和谐文明的张家界,确保持续发展?如何让家乡的“小市民”变成“大市民”?我觉得,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根本,当前,着重突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教育,赋予德育教育实质性的内容,大力弘扬传统经典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既定的战略方针。
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圣贤说过“德行定终生”。这就告诫我们: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也就不会做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从娃娃抓起,从人生的起点开始学做人、学做事,在我们大中小学校大力推行国学教育,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通过诵读经典,力行经典来培育师生的美德。弘扬儒学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站在实践的前沿,我们反思经历:从2009年开始,永定区合作桥中心学校和武陵源协和中心学校在张家界市国学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学教育,特别是启动了《弟子规》等经典诵读工程,一年下来,已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坚信,日积月累地诵读,必将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在合作桥学校,有一个叫邓艳萍的学生,学校开展学习《弟子规》以后,她把诵读工程带进自己家庭:以前,父母为照顾孩子上学,从大山里搬出来在镇上开了一个小店,无暇顾及身有疾病的祖父母,兄弟之间因此也不和睦。看到这种现状,小小年纪的她决心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渐渐地在她心里形成了一个计划:要家庭和睦首先必须让父母的思想改变。于是,她在家里时不时在父母面前诵读几句经典,或者给父母讲几个孝悌故事,慢慢地她发现父母的态度有了改变,后来父母竟然主动把祖父母从山里接出来一起居住,悉心照料。看到这一切,小艳萍喜在心里,开始着手第二步计划:让全家团圆。她争取到了叔叔家里的堂弟,让堂弟一起参与行动,把《弟子规》的学习纳入两个家庭。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看到孩子间的亲密相处、交流,父辈间的恩怨也在消融……终于,在热闹的春节让两家走到了一块儿。如今,两家父母争先照料老人,耐心培育后代,这已成为佳话。
把经典融入课堂,把礼仪教育落到日常生活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坚信,只要家乡的学校都率先行动起来,用经典文化引领学生德行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张家界市大街小巷过往的人们将展现出国际化城市“大市民”的风采。
感谢南通,感谢那些充满爱的人们!
(作者系永定区合作桥中心学校副校长)